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的莽莽群山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意味着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类型,甚至人文和宗教传统都是重要的因素。
撰文、摄影/董磊
通常来讲,西部山区的农区和针阔叶混交森林最高到达海拔2800-3000米左右,从3000米的针叶林开始,人口变得稀少,气候变得严酷,开始进入高山地区;而在4000米以下,阴坡的森林主要由耐寒的云杉、冷杉构成,向阳面生长着高山栎和杜鹃花丛;灌丛之后,不再有高大植物能够生存,4000-4500米海拔之间主要就是高山草甸了;海拔越高,草甸越少,砾石越来越多,最后变成大片的高原流石滩,海拔5000米左右是积雪线,这里基本上终年严寒,积雪不化,是号称生命禁区的永久冰冻带。令人惊讶的是,在我拍摄和观察到血雉中,地点从云南丽江老君山海拔2000米左右的森林区域一直覆盖到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多雄拉山口接近5000米的冰川区域,这种中国特有的雉类展现了自己令人赞叹的生命力。
鸟类中的模范夫妻
总是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喜爱高山雉类?我不禁回忆起2005年春季在巴郎山上与血雉一家的一次奇遇。
距离成都不远的卧龙保护区,是著名的大熊猫故乡。但是对于一个喜欢野生鸟类的自然摄影师来说,这里还是多种世界上最漂亮的野生鸟类——雉鸡类的故乡。
雄性红脚鸡
一天清晨,我们从卧龙保护区中心沙湾镇出发,1个小时后将要上山并穿越森林。那天,空气湿漉漉的,飘着一些细雨。车子经过邓生保护站,刚准备往高海拔的垭口进发,好运气就来了:当一辆运货重载的大卡车“嚎叫”着通过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路边有只惊慌失措的雄性血雉!于是,我们在不远处停下车,偷偷观察它,突然它钻进灌丛消失了。我立马走下车来查看,却被身边突然出现的一只雌性血雉吓了一大跳,只见它惊慌地走来走去。那时,它离我的距离不到一米!我因手中的镜头无法对焦,同时又怕惊扰它而不敢移动,于是只有尴尬地呆在原地。
周围的光线很暗,我看见那只雌性血雉不时钻进灌丛,又不时出现在公路上,这个血雉家庭反常的行为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当我的目光注意到公路边排水沟里的四只小绒球时,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血雉一家带着刚刚出巢的小宝宝,要穿越公路到下面的森林区域去的时候,被轰隆开过的卡车打扰了!雌鸟带着小鸟躲在半米深的排水沟中,直到我的靠近。血雉夫妇非常恐惧,然而刚出生的小鸟还被困在沟中,它们不能逃走。雌鸟不时跳进水沟伏在湿冷的地上,将小鸟藏在身下,而父亲则焦虑地在附近观察情况。小家伙们倒是一点也不害怕,虽然它们也很听母亲的话,都藏身在母亲腹部的羽毛下面,不过一个最调皮的小家伙居然偷偷爬到了母亲的背上。
血雉一家
弄明白了现场情况后,我们赶紧后退,并为血雉全家拍了照片,亲眼目睹到了刚出巢的小血雉和双亲的护雏行为。害怕过分打扰它们,我们不敢久留,在水沟里放了一根粗树干后,就驱车迅速离开了。
当看见人类离开一段距离后,血雉双亲明显平静了下来,头冠的羽毛不再惊恐地竖立着了,看着它们在公路边抖去清晨的露水后,我们在附近停留了一阵,幸运的是,这段时间再没有卡车过来打扰,小血雉们安全地通过了公路。
回到家后,翻看当时拍摄的照片,再一次为这对血雉双亲的勇敢行为而感动。要知道,野生动物在现实中是那么惧怕人类,离人百米以外就慌忙逃窜的景象屡见不鲜。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对血雉竟然克服了自己对人类的最大恐惧,现在回忆起来,我仍是感慨不已。与多数单亲妈妈独自抚育幼鸟的雉类不同,血雉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孵卵和养育幼鸟都是双亲一起承担,从这个角度来看,血雉真可以算是鸟类里的模范夫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