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乐途旅游网与专栏作家七月木木
“龙窑” 遇林窑址
在去往桐木关自然保护区的路上,听着春雷讲着关于那里的一个个传奇故事,时而发呆,时而思考,时而搭上几句。 “快看,窑子”,众人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掩映在绿树丛中,一长排屋顶,从这个方向看去,很是特别。此“窑子”,便是遇林亭窑址,春雷带着很强的福建地方口音,乍一听,很容易听错。
遇林亭窑址,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位于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北约5公里的遇林亭,这里曾经是宋代古窑,"建窑"系列瓷器的主要出产地。"建窑"系列主要是以黑釉瓷茶具为主的产品,在1998年的考古挖掘中,有巨大收获。据说当年遇林亭窑参与生产黑盏,在建窑烧陶师傅林某等人的努力下,制作出了上品的黑盏,不但有建窑常见的样式、釉色,如兔毫、鹧鸪斑、油滴、绀黑等,还创新出一种新品种——描金彩、银彩黑盏。
它作为宋代瓷窑遗址,是瓷器收藏者的必到之处,可是如今的瓷窑只有三座草木丛生的小山岗,不过地表却堆积着大量的匣钵、碗垫和瓷片。窑炉是一座沿着山坡斜上而建,从远处看,屋顶其行真如一条隐藏于山林中的巨龙。
“青楼”实乃箐楼
一路来到了桐木关自然保护区,武夷山的山山水水看过太多,到这里,吸引我们视线最多的是这座箐楼。箐楼曾经作何用?在武夷山地区,处处离不开茶,这自然也是跟茶相关的。
这里就是旧时茶叶加工做青的地方。那什么又称为做青呢?
茶青都是指是从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叶子,作为加工成干茶(成品茶)的原料。学名来说是茶青,有些地方会写成茶菁.刚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一道道的工序,最后才会成为可以冲泡的成品茶。
论一杯茶的全过程
杯中茶,凝聚了无数辛劳,无数汗水,需要经过下列如许工序。
采摘:必需注意选择优良品种,良好的栽培管理,把握茶菁采摘时机与方法,采得茶菁要妥善处理。
晒青:晒青茶工艺的萌芽,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让茶叶有明显的太阳味。
凉青:凉青是晒青的补充工序。将晒青后鲜叶2-3斤置笳篱中,翻松后溥摊后凉于青架上,放在凉爽处,使鲜叶中的各部位水份重新分布均匀,散发叶间热量,降低失水和化学变化速度。
摇青:摇青是茶叶制作工序中的一道工序,即摇青工序。 通过对摇青的机械运动力和机械摩擦力进行不同组合试验,以探明摇青不同机械力对青叶理化变化及茶品质的影响。
筛青:是摇青的后续工作。
炒青:也称“杀青”,目的是通过高温快速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其酶促氧化作用,使做青过程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
揉捻:主要使用中、小型揉捻机,也有用手揉的。
焙干:制成的茶如果想让它有股「火香」,那就拿来从事「焙干」
挑梗-包装。
现在的茶叶加工,都通过机器来完成了,传统意义的手工,已经不复存在,因此青楼已经被搁置许久,渐渐得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大多被拆除。
青楼上的一杯茶
青楼上摆起了茶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喝茶喝的是意境,返璞归真的感觉,重回心头。没有压力,纵情山水间,人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