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记者自述|抗洪抢险,我们在前方

0
分享至

(原标题:记者自述|抗洪抢险,我们在前方)

面对着滔滔洪水

勇往直前的

不仅有抢险官兵

还有无畏的新华社记者

他们记录下

一幅幅感人的照片

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安徽

新华社记者吴晓凌

上图:7月11日,被洪水淹没的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桐梓村,55岁的村民倪维国站在自己的家门口。下图:同日,倪维国查看被洪水围困的猪圈。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离开抗洪前线几天了,竟然还没和分社战友正式道别。

那天坐上返程的火车,直至回到北京,我们没有一丝感觉是在离开。

在共同的战斗中,我们报道团队的情谊、智慧与努力,凝结在报道的每一个字句、每一幅照片与每一帧视频中,难以分割。

所有一切,都和这一年的洪水一起,共同在我们的成长年轮上铭刻深深的印痕。这段生死与共,荣辱与共的记忆,永远难忘。

新华社记者王雷

7月12日,宣城市宣州区双桥镇隆兴村的曹桂能在宣城市12中的安置点小单间内亲吻自己出生45天的女儿。新华社记者王雷摄

连续几个昼夜的暴雨,半个多月持续不退的洪涝,我们乘着小船在洪水淹没的地方穿行,眼里是无数被淹没的村落。无数的村民被迫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不过在灾难压顶的村民脸上,并没有绝望。在一个个安置点中,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安详平静的脸,一双双热切的眼。无论是刚刚出生仅40多天的婴儿,还是97岁的老人,都在平静地等待着洪水退去的那一天。今天我们强盛的国力让每一个受灾的群众都有着足够的食物,有着卫生洁净的暂住空间,还有志愿者给他们带来的丰富文化生活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所有的一切都孕育着温情与希望。

在洪水围困的大堤内,在通往淹没区的小船上,我还见到一位位坚守岗位的基层干部与志愿者。他们疲倦却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充满着信念和坚定无比的必胜之心。他们自己的家也被淹没,家人也需要照顾,可是为了“大家”,放弃了“小家”。一个在坚守大堤时失去了老父亲的村支书,一个自家被淹却始终无法回家的乡干部,还有一个坚持了五昼夜最终因疲倦引发脑溢血而倒下的党总支书记……他们忍受着自己的悲伤与痛苦,成全的是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希望。

洪灾能摧毁家园,冲不垮的是永远团结一致的精神和信念。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7月6日,武警合肥支队官兵在枞阳县汤沟镇搬运沙袋加固白荡湖大稻圩。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7月1日上午,我正在分社收看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电视直播,得知安徽金寨县突发山洪,我和同事立刻驱车前往采访。置身抗洪前线,冲断的桥梁、被淹的庄稼、背沙袋的战士......纷乱的抗洪景象从我镜头前掠过,我却找不到深入的方向。

正在迷茫之时,有幸加入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团队,和同事们一起找到《洪水,刻下他们成长的年轮》这条主线,用几个年龄段普通人与洪水有关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在面对洪水时的温情和力量。

洪水再大,终会退去,但这些故事永远温暖人心!

新华社记者郭晨

在抗洪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跟随冲锋舟去救援被困群众,部队官兵和基层干部是洪水中救援抢险的主力军,他们无畏无私的表现一直让我感动。他们乘坐冲锋舟不停地穿梭于受困区域和安全地带,转移群众,运送物资。

在冲锋舟上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当时我全神贯注考虑拍摄,其他人则考虑救援,我们如同站在风暴眼中央,当时意识不到危险,回想起来却阵阵后怕。

新华社记者陶明

7月12日,袁瑾瑜(右一)小朋友在临时课堂认真听课。安徽省舒城县7月2日遭遇大到暴雨,致丰乐河桃溪孔圩段破圩。当地政府设立安置点,6000余人得到妥善安置。桃溪中学团委在救灾安置点设立的第二天,利用多功能教室开设儿童临时课堂,校内外10名教师成为志愿者。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7月4日,我向陕西分社社长李勇报告:老家安徽舒城已经一片汪洋了。李勇说:你回去参加抗洪!

到达舒城灾区后,安徽分社要求我坚守舒城。因丰乐河两处决堤,国道和县道多处不通,采访非常困难。我先用无人机航拍了灾情。之后,亲历了数百名抗洪勇士们决战大堤堵管涌的感人场景,目睹了武警官兵封堵决堤夜战,感受了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青年志愿者在安置点的贴心服务。

新华社记者孟鼎博

7月4日晚,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春谷中学安置点,当地居民前来应征志愿者。新华社记者孟鼎博摄

7月1日,我正在去宣城拍摄世界男排联赛的路上,一路雨大风疾。路过巢湖高速收费口的时候,发现已经是一片汪洋,决定立刻投入到抗洪报道中。

当时是单兵作战,我不得不肩负摄影、文字两个重担。这个任务对于新闻战线的新兵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字斟句酌,终于完成了文字报道任务,这段“磨”字经历,也让我加深了对如何拍摄图片故事的理解。

有得必有失,作为狂热球迷的我写完稿、发完图后,发现欧锦赛开始了,看了五分钟,我竟昏睡了过去……

江西

新华社记者周密

7月9日,江西九江市濂溪区虞家河乡干部黎婕带着女队员一起巡查堤坝。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7月9日,是我在九江进行抗洪报道的第五天。一线的抗洪官兵、沸腾的抢险场景都在一次次快门中被记录下来。常规的画面之外,我琢磨着怎么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故事。

在收集到的选题中,九江濂溪区虞家河乡的“娘子军”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80后”“哺乳期”“娘子军”,这几个标签让一个鲜活的基层年轻女干部形象跃然眼前。

见到采访对象黎婕后,她本人的样子比我想象中还要能干、利索,用当地乡干部对她的评价就是:辣妹子。集合女队员时下达工作计划、像男孩一样跳上卡车搬运物资、戴着草帽拄着棍子探查险情,这个1983年出生的女孩像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抗洪,我也能行。

再泼辣的外表下也有柔情,再坚定的眼眸下也有泪水。大灾面前,她的心里装着大写的“国”字,也装着令人牵挂的家。

黎婕的妈妈跟我说:“我一直叫黎婕放心去抗洪。我们家住在长江大堤旁,1998年决口时,子弟兵们每天就在大堤上为我们九江人拼命呀。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这个道理,我们九江人最理解了。”

新华社记者万象

6月24日,武警水电二总队官兵及当地施工人员经过连续47小时奋战,终于换来江西鄱阳县古县渡镇向阳圩决口的顺利合龙。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1998年抗洪时,子弟兵用血肉之躯堵洪水的瞬间让人记忆犹新,而今年在江西鄱阳县封堵决口现场,却见不到肩挑手扛、舍身堵口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一麻袋砂土大概0.2方,而大型挖掘机斗容均在两方以上,一台挖掘机的战斗力堪比一个连队。

回味用肩扛沙袋、用身体堵决口的历史瞬间,如今我们能读懂英勇背后的无奈,也由衷感叹98抗洪精神的伟大、由衷为今天强盛的国力军力感到自豪。

湖北

新华社记者程敏

7月14日,湖北省梁子湖与牛山湖隔堤正式实施爆破作业,牛山湖正式破垸分洪。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受持续暴雨影响,湖北省梁子湖水位持续超保证水位,湖北决定对梁子湖进行破垸还湖。

14日凌晨,岸边聚集了几十名记者,湖边空地俨然成了"机场",摆了一溜儿等待起飞的无人机。

接近起爆时刻,“空战”开始,众多无人机“嗖嗖”起飞,奔赴约一公里外的“前线”,从这一刻起,我的无人机开始经历多重考验。

第一重——五度失联。无人机起飞没到一分钟,监控显示飞机失联,可爆破随时可能炸响,返航再飞的话,将错过决定性瞬间。于是我四下游走,转换天线角度,努力找回信号。由于现场飞机过于密集,信号干扰严重,我的无人机在短短十多分钟里五度失联。幸运的是,它最终还是挺住了,在爆破关键时刻,拍下了两张照片。

第二重——险些坠机。拍摄前一天,我多次试验并确定了航拍角度,确定飞行高度在五十米左右。爆破开始之前的几秒钟,我忽然有种不安,直觉告诉我爆炸冲击波的威力将远远超过之前预想,当机立断,我迅速拉高飞机到近百米的高度。事实证明,这救了无人机一命。

第三重——巨浪来袭。又一个没想到的是,剧烈爆破引发湖面巨浪,当浪头冲过来时,岸边的记者们大多还在操纵无人机,并没注意到危险来临。巨浪袭来,我慌不迭地一手继续拿稳遥控器,一手提起放在地上的两个大包,转身站稳,没让自己被浪头打倒,更重要的是没有让遥控器进水。

第四重——冒雨飞行。为了拍摄两湖湖水交汇的照片,无人机需要再次起飞,但天空开始下雨,此时起飞,风险巨大。我用胶带把飞机机臂容易进水的部位粘上,雨中再次放飞无人机,迅速拍好画面,迅速返航。

湖南

新华社记者李尕

7月10日上午,湖南华容县新华垸出现溃口,下午我和同事抵达溃口正对的河堤上,此时洪水正肆意撕扯着溃口涌向垸内,十多台载满麻石的卡车集结在溃口两侧的堤上。

正当我用相机拍摄溃口洪流时,对面堤上传来了汽车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在声音传来的方向,一辆红色卡车慢慢启动驶向溃口,车速越来越快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我下意识地把镜头锁定了卡车,相机开始高速连拍,口里不禁喊出声“完啦!要掉水里了!”

这时旁边一位围观的农民淡定地说“本来就是要掉到水里嘛”。话音刚落,卡车便连车带石坠入溃口。

对于经历过1998年特大洪水的群众来说,用车堵溃口算不上新鲜事。但对于我这样一位外来的记录者来说,眼前的场景强烈冲击着我的视觉神经,我想读者看到这样的画面,也会被震撼。

江苏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左)

上世纪90年代,江苏大水,我的家乡也未能幸免。那时太小,对洪水的肆虐印象不深,只记得河水上涨,同村擅长捕鱼者收获颇丰。

2016年的这个夏天,梅雨推迟,梅雨季与长江上游来水期重合。7月4日,得知溧水有一处堤坝决口,我随即开始了记者生涯以来第一次抗洪采访。

一路上,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有数日没合眼、双脚微瘸还忙碌在保堤一线的村支书;有哪里有险情就在哪里的“临汾旅”;有在水深齐腿根的省道上忙着转移群众的民间救援队;也有我那涉水艰难前行、站在铲车斗里采访的同事……

新华社记者李响

7月6日,在受灾较为严重的江苏无锡宜兴官林镇,3岁的王天赐在官林镇中心小学安置点休息。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7月4日至7月8日,我在常州溧阳、无锡宜兴以及苏州太湖流域连续采访5天。趟过齐腰深的洪水,坐过拖拉机,坐过渔船,爬过泥坝,虽然苦累,但心中始终不忘新华社记者的职责。

福建

新华社记者刘娟

如果不是自己脚踩在洪水淤泥里,伤亡只会是数字上的概念,不会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7月9日,强台风“尼伯特”登陆福建,老记者都派往登陆点前线,我作为年轻女记者留守福州。万万没想到,福州竟成了这次台风的重灾区,死亡与失踪的人数加起来达到上百人。

去往灾区的路上,遇到多处塌方点,汽车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遗留现场,有的“站着”,有的“趴”在河里,有的被压在泥石流里。看到这场景,我们都很担心。

到了灾区,满眼是倒塌的房子和烂泥,停电停水停通讯,我们几乎成了“失联记者”。受灾群众拉着我们细数“尼伯特”带给他们的恐惧,有的人还忍不住哭起来。

台风登陆那天晚上,我在闽侯的安置点里写稿,整个村子停水停电,只有安置点靠着发电机有一点亮光。被绝望的情绪冲击了一天,此刻我的心里终于升腾出一丝希望:一切都会过去,只要黑暗里还有光明!

未完待续

抗洪还在继续,新华视界也将继续为您带来更多记者的采访手记。

编辑:刘金海、刘茜

(原标题:记者自述抗洪抢险,我们在前方)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谈判再次破裂?我国或将关闭大使馆?外交部提醒:中方公民勿前往

谈判再次破裂?我国或将关闭大使馆?外交部提醒:中方公民勿前往

星辰故事屋
2024-04-22 18:16:54
最后空位三分没进!詹姆斯:我当时得到了空位机会 但球弹框而出

最后空位三分没进!詹姆斯:我当时得到了空位机会 但球弹框而出

直播吧
2024-04-23 13:34:05
加速起飞!苏州机场启动...

加速起飞!苏州机场启动...

苏州湾
2024-04-23 00:01:37
英国宣布提供1600枚导弹,为开战以来最大一笔单项援助

英国宣布提供1600枚导弹,为开战以来最大一笔单项援助

寰宇大观察
2024-04-23 11:45:02
这是人与人的不同!

这是人与人的不同!

吴女士
2024-04-21 13:27:40
感人!26岁国米队长夺冠后痛哭+爬上球门庆祝,采访哽咽:圆梦了

感人!26岁国米队长夺冠后痛哭+爬上球门庆祝,采访哽咽:圆梦了

我爱英超
2024-04-23 06:01:51
月之暗面回应创始人杨植麟套现数千万美元:消息不实

月之暗面回应创始人杨植麟套现数千万美元:消息不实

财联社
2024-04-23 14:16:12
女子在歌厅任由男子肆意探索,女子:玩归玩闹归闹,ktv里不拍照

女子在歌厅任由男子肆意探索,女子:玩归玩闹归闹,ktv里不拍照

弱肉强食法则
2024-04-23 14:21:04
撑不住了,我劝大家随时做好1年内零收入的准备!

撑不住了,我劝大家随时做好1年内零收入的准备!

送你一程
2024-04-22 09:04:59
重庆90岁老人寿宴上90后演员摔倒去世

重庆90岁老人寿宴上90后演员摔倒去世

天涯社区
2024-04-23 17:01:59
偷气者诛,调表者侯

偷气者诛,调表者侯

历史总在押韵
2024-04-22 21:54:52
震惊!比亚迪半导体门口:阿斯麦光刻机,像垃圾一样堆在外面?

震惊!比亚迪半导体门口:阿斯麦光刻机,像垃圾一样堆在外面?

杂谈哥闲谈
2024-04-23 11:31:23
苦大仇深表情扭曲,一张嘴毁了整张脸,隆妮还是把眼镜焊在脸上吧

苦大仇深表情扭曲,一张嘴毁了整张脸,隆妮还是把眼镜焊在脸上吧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4-04-19 16:58:18
内蒙古开鲁县的事如果属实,那就太让人恐惧了

内蒙古开鲁县的事如果属实,那就太让人恐惧了

顾礼先生
2024-04-23 16:14:00
湖南长沙15岁女生遭校园霸凌被迫割喉求生?当地多方回应

湖南长沙15岁女生遭校园霸凌被迫割喉求生?当地多方回应

奔流新闻
2024-04-23 15:47:16
香港新晋女星离世,终年32岁!

香港新晋女星离世,终年32岁!

广州生活美食圈
2024-04-23 13:35:50
突发!西藏一旅游中巴车坠入峡谷

突发!西藏一旅游中巴车坠入峡谷

布拉旅游说
2024-04-23 10:34:09
媚而不俗,高启兰隆妮不愧是人间尤物,与53岁的于和伟激吻!

媚而不俗,高启兰隆妮不愧是人间尤物,与53岁的于和伟激吻!

慎独赢
2024-04-20 13:07:10
闹大了!66升油箱能装到80升?车主报警后,员工急忙打开设备调试

闹大了!66升油箱能装到80升?车主报警后,员工急忙打开设备调试

意外动物
2024-04-22 01:40:06
中国学者连续论“俄罗斯必败”!中国该如何做正确的事?

中国学者连续论“俄罗斯必败”!中国该如何做正确的事?

丰慢慢
2024-04-23 16:00:10
2024-04-23 17:14:44

头条要闻

"消失的她"原型重返泰国:做8次手术 去年才重新站起来

头条要闻

"消失的她"原型重返泰国:做8次手术 去年才重新站起来

体育要闻

快船独行侠G1:猛踹瘸子那条好腿

娱乐要闻

赵丽颖晒照似初恋,拍照疑与儿子分享

财经要闻

千元“特供”酒 猫腻有几何

科技要闻

Meta宣布开放这一系统,自比安卓对抗苹果

汽车要闻

哪吒首款大五座SUV 哪吒L售价12.99万起

态度原创

房产
数码
旅游
本地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供应量环跌71%!海口这个月又只发了5张证!

数码要闻

机械革命旷世 G16 Pro 2024 上架:i7-14650HX + 4060,6499 元起

旅游要闻

重庆荣获2023年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潍坊人真是什么都敢往天上放啊

军事要闻

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挺进深蓝 舰阵如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