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外画家描绘丝路国际佳作亮相京城)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陶一萍)雄浑苍茫的大漠孤烟、茂密繁盛的热带雨林、高耸巍峨的寺塔教堂、绚丽多姿的异域风情……6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神奇绚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收于画幅之中,尽收观众眼底。
1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幕,逾200件中外美术佳作亮相,将呈现中外美术家笔下的多彩世界。
;9月10日,“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致辞。; ; ; ; 据介绍,该展览展期为9月10日至9月20日,分为五大板块:“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以中国画为主,题材集中于“一带一路”;“外国美术家眼中的中国”则以油画为主,题材集中于“中国元素”;“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和“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画室研修”呈现对美术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虚拟现实画展则邀请观众亲身体验历届北京双年展部分捐赠作品与数字媒体结合的全新演绎。
参展的许多中国美术家经常出国采风、写生,尤其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情有独钟,他们的作品以中国艺术语言讲述外国故事,注重笔墨韵味和意境营造;而很多国外美术家到过中国内地采风,对“中国元素”心驰神往,他们的作品以外国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注重色彩表现和意象构成。
参展作品中国画《机场背包客》。; ; ; ;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创作的《机场背包客》,用酣畅淋漓的笔墨和准确的造型,抓住了新丝路上国际交流的瞬间,可谓本次展览的点睛之作。他介绍,本次展览的特点是多数作品都基于写生,在写生基础上展开想象,发挥不同国家艺术语言的优势。他表示,此次展览为中外美术交流形式增添了新的内涵。
参展作品中国画《波黑印象》。; ; ; ; 中国画作品《波黑印象》,用写意大笔触将远山幻化为人山交融的远景,产生类似美国“总统山”的效果,近景则用浓淡叠合的水墨表现城镇街景。从作品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以传统中国画的手法所
描绘的异国风情。
参展作品以开阔的创作视野、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语言,描绘出“一带一路”国家风土人情,展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表现和传承丝路精神的新视角,使中国美术作品深入人心。
9月10日,“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幕。现场观众络绎不绝。; ; ; ; 近年来,很多中国美术家也主动迈出国门,在坚守本民族传统基础上,更广泛地研究、借鉴外来美术形式,产生了一大批借传统水墨表现异域风情的独特画作,体现出多元共生的艺术态势。
市民郭先生带女儿前来一同观展,他说:“这样的美术教育形式很生动,希望美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刘大为表示,本次展览展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家强烈的使命感和开阔的文化胸襟,也表现了中外美术家艺术探索的多样性,和渴望加强交流合作的诚意。中外美术界应该相互学习、鼓励创新,力促“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早日形成。
(原标题:中外画家描绘丝路 国际佳作亮相京城)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