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如何诞生

0
分享至

(原标题: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如何诞生)

移植“三父母”婴儿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互联网)" style="display:block;color:#337fe5;">  图为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互联网)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林小春)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19日在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已于今年4月诞生。这一消息自9月底被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独家提前披露后,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也带来很多疑问。张进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暂且让我们抛开争议,听听张进讲述他“在心里压了很久”的这些事儿。

(小标题)男孩“很好”“非常可爱”

张进说,这个婴儿的父母来自中东,婴儿的母亲本身健康,但她四分之一的线粒体携带有亚急性坏死性脑病的基因,曾经4次流产,之前生下的两个小孩也因这种遗传疾病而分别于6岁和8月龄时死亡。为了帮助这名女性,张进团队采用了“三父母”技术,即利用捐赠者卵子的健康线粒体替换其有缺陷的线粒体,再实施体外受精,最终获得的婴儿除了拥有父母的基因外,还拥有捐赠女子的线粒体遗传物质。

手术在未限制“三父母”技术的墨西哥进行。张进团队利用这种方法培养了5个胚胎,其中一个发育正常,这个胚胎随后被植入母亲体内。今年4月,男婴顺利出生。张进说,这个小孩现在情况“很好”,跟其他正常小孩一样会哭、会笑、会闹,“非常可爱”。

张进强调,这对夫妇是2011年到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寻求帮助的,他们前后经过5年的酝酿,在技术安全性、线粒体基因变异诊断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与研究,所以“不是匆匆忙忙就做了”。“我们很感谢这个病人,非常勇敢,她相信我们,她也知道有风险,”张进说。

张进称,仅谈伦理道德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怀孕4次流产、生出的两个孩子夭折,这是对病人巨大的精神折磨。线粒体疾病孩子生出来由于肌肉细胞无法正常工作,只会啼哭,无法主动吸奶。如果您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您只要去体验一个礼拜,可能就会崩溃。只要从病人角度考虑,很多人想法就会改变,”张进说。

张进告诉记者,他们碰巧、也是故意要“制造”男孩。如果做出来的是女性胚胎,他们会选择先将其冷冻储藏。这是因为男性的线粒体不会传给下一代,这样能保证下一代的安全。

张进说,这个男婴在胚胎阶段的线粒体变异小于5.7%,而出生后线粒体变异平均值为1.6%。一般认为,线粒体疾病发病需要变异达到20%以上。“根据我们专家组的一致意见,这个小孩长大后出现线粒体疾病的几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他说。

(小标题)“20年的努力”

张进2004年创建的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在美国华人圈内小有名气,但在线粒体研究领域,张进名不见经传。他对记者说,很多人都觉得他做出“三父母”婴儿可能是偶然、凑巧或幸运,但他们其实从1996年就开始研究。

张进说,他1984年从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硕士,接着又到有着“现代生殖学技术摇篮”之称的剑桥大学读博士,然后到纽约大学医学院做住院医生,“接受了严谨、扎实的科学实验与临床的培训”。

为了说明他们研究的艰难,张进讲了几个小故事。比如,他们的科研经费都是自掏腰包,十分有限,当初为了向加拿大魁北克一名专家了解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问题,张进与助手刘辉租了一辆大卡车,把所有的实验仪器都带上,两人开车7个小时,到魁北克做了两三个礼拜的实验,做完了两人再开车返回。

“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英国也好,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大家都想拿第一。我们第一个做出来,大家就说,他们怎么先做出来呢,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背景啊?我们其实是经过了20年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张进说。

至于有人批评他们不是通过同行评议的论文而是通过媒体发布成果,张进说,他们的论文已经提交快有半年了,肯定是要发表的。但这个论文面临的主要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伦理道德上的问题。

张进不愿意透露手术具体费用,只是强调“很贵”。“因为我们才刚刚做出来,我们还没有定价。费用我们还是按个案处理,会根据病人自身的经济条件,不想让病人破产”。

(小标题)“革命性”技术

细胞核移植技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卵子受精后移植,这种所谓原核移植技术已经获得英国批准,但在伦理上面临较大争议。张进对记者透露,他曾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合作过研究卵子受精后细胞核移植技术。另一类是最新的卵子受精前移植,也就是张进现在使用的技术,伦理争议相对小一些。

近日有报道称,乌克兰两名母亲通过原核移植试管婴儿技术怀孕20多周。张进说,乌克兰人用的还是老版本的技术,甚至还不如他2003年使用的技术先进,在细胞核移植后融合方面,他使用的是电融合,而乌克兰人用的是病毒融合,后者病人接受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两者的差距“就好像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飞使用老式蒸汽弹射与先进电磁弹射的差距”。

上世纪90年代,曾有美国科学家通过向不孕女性的卵子中注射少许健康捐献者卵子线粒体再受精的胞浆移植方式,降生出17名婴儿,其中大部分据报道都很健康,但这种“三父母”技术后被美国政府禁止。

张进说,这种方式主要是治疗不孕,对遗传病治疗肯定没有任何帮助。而“我们做的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三父母 婴儿,货真价实,我的细胞核给您,您的线粒体给我,而不是给我一点点线粒体,完全是革命性的”。(完)

(原标题: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如何诞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知名呼吸科大夫:新冠流行拐点已至,和上次不同,这次会绵延不绝

知名呼吸科大夫:新冠流行拐点已至,和上次不同,这次会绵延不绝

西游日记
2023-06-09 18:57:11
援助乌军使美国军火库见底,美官员:这样下去,没有力量介入台海

援助乌军使美国军火库见底,美官员:这样下去,没有力量介入台海

刘参谋战史库
2023-06-09 19:50:23
河北彩花首部8K作品炸裂,引粉丝强推:超越肉眼可见的真实体验?

河北彩花首部8K作品炸裂,引粉丝强推:超越肉眼可见的真实体验?

懒人梅梅
2023-06-10 17:23:25
南京突降狂风暴雨,小货车被吹翻,6层楼高大树被连根拔起!网友:原来萧敬腾在

南京突降狂风暴雨,小货车被吹翻,6层楼高大树被连根拔起!网友:原来萧敬腾在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10 23:55:31
含“寄生虫”最多的3种蔬菜,没营养还贵,很多人还天天吃

含“寄生虫”最多的3种蔬菜,没营养还贵,很多人还天天吃

营养time
2023-06-09 07:55:23
可怜!40岁女子因房子断供压力大跳楼自杀了

可怜!40岁女子因房子断供压力大跳楼自杀了

时事研究
2023-06-10 12:12:19
中国外交史的两次失误:一句话得罪乌克兰?卢沙野发言是对是错?

中国外交史的两次失误:一句话得罪乌克兰?卢沙野发言是对是错?

山水谈热点
2023-06-10 11:34:29
中亚邻国突发未遂政变,由境外势力扶持,中国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

中亚邻国突发未遂政变,由境外势力扶持,中国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

暴龙历史记
2023-06-10 02:29:41
凌晨,南海激烈对峙,中方火速支援,专家:该来的,还是来了

凌晨,南海激烈对峙,中方火速支援,专家:该来的,还是来了

北风咧
2023-06-09 18:06:28
乌克兰水坝被炸,真相出炉?美军前高官说漏了嘴,布林肯不打自招

乌克兰水坝被炸,真相出炉?美军前高官说漏了嘴,布林肯不打自招

路路观察
2023-06-10 10:47:17
陈文辉:避免金融脱实向虚 要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陈文辉:避免金融脱实向虚 要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新京报
2023-06-10 16:02:07
中国女排世联赛传来坏消息,蔡斌无计可施,郎平噩梦重演

中国女排世联赛传来坏消息,蔡斌无计可施,郎平噩梦重演

极度说球
2023-06-10 09:06:14
梅西第8座金球,规则大改有助获奖,超过哈兰德,欧冠成最后机会

梅西第8座金球,规则大改有助获奖,超过哈兰德,欧冠成最后机会

夏侯看英超
2023-06-09 22:57:36
出口断崖式下滑,失业率超20%,放水就能救市吗?

出口断崖式下滑,失业率超20%,放水就能救市吗?

云掌财经
2023-06-10 13:00:03
缅北训狗厂,上万女性被困其中,被训成听话的“乖乖犬

缅北训狗厂,上万女性被困其中,被训成听话的“乖乖犬

医者真言
2023-06-09 17:06:36
俄罗斯终于不装了,想用两大底牌换中国援助,我们是否会同意?

俄罗斯终于不装了,想用两大底牌换中国援助,我们是否会同意?

历史求知所
2023-06-09 08:00:13
16岁女孩放豪言“懒得考清华北大”,成绩一出,网友:她真懒得考

16岁女孩放豪言“懒得考清华北大”,成绩一出,网友:她真懒得考

心情编辑室官方
2023-06-09 21:21:10
事态超出普京预期,乌克兰不是关键,扩军150万,俄军或死磕北约

事态超出普京预期,乌克兰不是关键,扩军150万,俄军或死磕北约

忠诚TALK
2023-06-10 10:39:15
最新!公司承认失误,将承担全部费用

最新!公司承认失误,将承担全部费用

荆楚网
2023-06-10 14:55:58
大快人心!丑闻缠身、忘本负义,这8位主持人被央视踢出局

大快人心!丑闻缠身、忘本负义,这8位主持人被央视踢出局

小谈的娱乐秀
2023-06-11 01:17:20
2023-06-11 04:50:44

头条要闻

上海一小区居民回家要走"独木桥":污水恶臭 有人摔伤

头条要闻

上海一小区居民回家要走"独木桥":污水恶臭 有人摔伤

体育要闻

天下第一的约基奇,他有机会赢得更多

娱乐要闻

《变形金刚7》全片5个白人角色4个是丑角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微软与 OpenAI,远没有看起来「亲密无间」

汽车要闻

一辆“假”SUV 竟是超跑玩家的终极归宿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艺术
旅游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夏天照顾宝宝,家长需要做好4件事,助力宝宝健康成长不遭罪

家居要闻

北欧风温馨小宅,巧妙格局优化空间

艺术要闻

邀全国高考生免费看展!遇见博物馆推出5城5馆大型公益活动

旅游要闻

考完就出发!毕业季旅行,给青春一点仪式感

公开课

中国三大高考工厂:毛坦厂、衡水、黄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