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海野生柽柳林将被淹没,原址保护还是移植?

0
分享至

(原标题:青海野生柽柳林将被淹没,原址保护还是移植?)

原标题:青海同德野生柽柳林面临被淹没,原址保护还是移植

新华社西宁11月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顾玲 李琳海)近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一片野生柽柳林“有可能会因在建水电站蓄水而被移植”的消息,在网络、微博和微信圈里引发热议。

一边是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一边是拥有近百年数龄、在生物多样性和遗传性研究上极具价值的野生古树,是原址保护还是移植?记者进行了调查。

修建水电站影响了“植物界的大熊猫”

2010年起,关于青海省修建羊曲水电站影响古树的报道,一直深受关注。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柽柳林正好处于在建中的黄河羊曲水电站库区,大坝落成后将被淹没。

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羊曲水电站规划淹没区及其周边共有柽柳林1178亩,其中淹没区770亩,非淹没区408亩。淹没区柽柳主要分布在同德县巴沟乡然果村,地径在30厘米以上的柽柳有666株。

记者从青海省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黄河羊曲水电站是黄河上游茨哈至羊曲河段最下游的一级电站。2002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对茨哈至羊曲河段水电开发规划予以了批复,2009年3月同意对羊曲水电站开展前期工作。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玉虎介绍,2010年7月,他在当地考察时,发现同德县巴沟乡然果村及该村黄河对岸的兴海县上鹿圈村,共有660多棵甘蒙柽柳。他说:“生长在这里的甘蒙柽柳确实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青海省同德县的柽柳林。图片来自网络。

“甘蒙柽柳是我国现有的18种柽柳属植物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吴玉虎说,在海拔相对较高、气候环境相对恶劣的青海省,甘蒙柽柳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分布在同德县境内的柽柳林生长的地区海拔超过2700米,它也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柽柳的地方,这引起了吴玉虎的兴趣。

吴玉虎说,这片古柽树林除了树形奇特,还具备其他地区的甘蒙柽树不具备的特点。当时,他与编写《中国植物志》专门编写“柽柳科”的专家刘铭庭共同鉴定,确认这些树给柽柳科植物添了四个世界之最 海拔最高、植株最高、径围最粗、树龄最大。

吴玉虎说,柽柳是我国特有的植物,树径在30厘米以上的单株柽柳极为罕见。而这片林地中直径在100厘米左右的柽柳植株达到几十棵,有的树高超过16米。他说,“高、大、奇”只是古柽柳的外部特征,柽柳根系发达,是高原防风固沙的优良品种。从树龄来看,这些树还是记录气候变化的“活字典”,在生物多样性和遗传性研究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也是青海的名片。

网友“鸿舞碧云天”表示,以前这里的柽柳“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庐山真面目”才显露在世人面前,而修建电站又让这些“植物界的大熊猫”面临“生死考验”。

先期移植获存活,专家担心对柽柳造成不良影响

在网上,这片柽柳林的保护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对此,青海省政府相关部门表示,对于柽柳林的保护,他们先前已做了先导性移植试验,并且经过了专家论证,“态度是谨慎的”。在柽柳保护的全过程中,相关部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对有益保护、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予以吸纳。

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汤宛峰在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羊曲水电站项目依照规定程序已取得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批复、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批复、安全预评价备案、文物保护方案批复、压覆矿业批复等前期支持性文件,并按照水电站建设有关规范开展了建前工程。目前,项目业主正在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征求意见后的修改完善工作。

青海省林业厅副厅长杜海民说,2010年7月以来,青海省在多次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对羊曲水电站库区及周边柽柳现状调查报告进行了论证。同时,委托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青海黄河羊曲水电站库区甘蒙柽柳移植保护项目施工设计》,确定对大径阶柽柳进行有效移植保护,并在移植前先期开展先导性试验。

据了解,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入600余万元专项资金,委托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组织实施了黄河羊曲水电站控制流域内柽柳移植先导试验研究项目,先期在气候、地貌、立地类型一致的控制流域外保护移植柽柳25株,目前全部存活,取得了良好的移植效果和阶段性成果。到目前为止,羊曲水电站控制区域的柽柳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护。

而吴玉虎担心移植会对柽柳造成不良影响。他说:“古柽柳树能够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生长成林,表明在近百年来,其经受住了气象灾害、气候变迁的考验……不能因为经济建设需要而破坏古树”。

  同德县柽柳林中生长的柽柳。图片来自网络。

原址保护还是移植?尚需科学论证

针对目前古柽柳的保护现状,有专家建议对其进行原址保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主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说,如果对柽柳进行迁移,将对这些珍贵、少见的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野生古柽柳不仅是青海,而且是世界独特生物多样性的自然遗产,这是经济利益永远无法相比的,应对柽柳林进行原地保护,保留其原有的森林生态景观类型。”马克平说。

有网友认为,古柽柳只有原址保护才有价值,才有完整性。移植不是保护,无论最终的移植成活率有多高,都是对珍贵自然遗产的破坏。他们呼吁政府相关部门慎重决策,促成原址保护。

汤宛峰表示,青海将立即组织邀请国家级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现场进一步考察论证,从根本上准确评定柽柳的保护及科研价值,充分论证包括移植、围堰在内的多种方案,尽快得出科学、可靠和经得起检验的结论,确定最佳保护方案。

目前,青海省政府已经决定,停止柽柳移植等工作,羊曲水电站工程建设在柽柳林最终保护方案未确定和柽柳保护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之前,不得下闸蓄水。

“柽柳保护最佳方案的确定和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需要一定时间,有一个过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青海省将加大力度、多措并举,推进青海柽柳保护步入规范、有序、科学的轨道。”汤宛峰说。

(原标题:青海野生柽柳林将被淹没,原址保护还是移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戴和不戴,女生的真实想法?

戴和不戴,女生的真实想法?

陈陈情感录
2023-03-25 10:59:01
从根子上破解医保反腐难题

从根子上破解医保反腐难题

经济观察网
2023-03-25 17:49:38
美国最新民调:41%美国人支持禁用TIKTOK,但使用人数上升至1.5亿

美国最新民调:41%美国人支持禁用TIKTOK,但使用人数上升至1.5亿

一时多少逗比
2023-03-25 19:20:10
“所有以往队友也值得尊重”!2014年阿根廷亚军部分球员到场

“所有以往队友也值得尊重”!2014年阿根廷亚军部分球员到场

直播吧
2023-03-26 08:44:02
开灯都不行?网友呼吁取消“创文”,省得大家都累

开灯都不行?网友呼吁取消“创文”,省得大家都累

映衬社会的身影
2023-03-25 18:01:41
今起12天沪上预计有600多万人次、100多万车次出行祭扫

今起12天沪上预计有600多万人次、100多万车次出行祭扫

看看新闻Knews
2023-03-25 12:20:22
称演员为“明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

称演员为“明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

嘟嘟电影控
2023-03-25 10:58:49
没想到这么快!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网友:华为这波在大气层

没想到这么快!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网友:华为这波在大气层

沫茉末聊影视
2023-03-25 22:20:25
电视广播跌幅扩大至10%

电视广播跌幅扩大至10%

界面新闻
2023-03-24 13:40:47
男女出来爬山,看到情侣发生关系,俩人也情不自禁发生关系

男女出来爬山,看到情侣发生关系,俩人也情不自禁发生关系

小王同学在路上啊
2023-03-25 07:06:07
中国抛出美债后,逼出幕后接盘侠,俄罗斯:果然是他在支持美国!

中国抛出美债后,逼出幕后接盘侠,俄罗斯:果然是他在支持美国!

Demon财经
2023-03-23 03:42:26
情侣最舒服的10种床上姿势(单身勿看)

情侣最舒服的10种床上姿势(单身勿看)

你的开心由我承包
2023-03-26 06:45:38
直播间现在也是很卷的,但是这个剧本套路真的太老了吧?

直播间现在也是很卷的,但是这个剧本套路真的太老了吧?

小六电影解说
2023-03-26 06:10:03
只能退役了?免费都没人要的五大自由身球星!

只能退役了?免费都没人要的五大自由身球星!

万视角
2023-03-25 17:16:47
广东广州,发生一件令人揪心的事

广东广州,发生一件令人揪心的事

小妍说情感
2023-03-25 18:52:11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房地产开发暴利时代已过|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房地产开发暴利时代已过|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华夏时报
2023-03-25 20:54:04
中央组织部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中央组织部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新京报
2023-03-25 19:34:09
打脸!刘少昂冬奥夺冠采访:从来到世界开始 就觉得自己是匈牙利人

打脸!刘少昂冬奥夺冠采访:从来到世界开始 就觉得自己是匈牙利人

818体育
2023-03-25 20:15:39
2023年3月15日去世的知名人物

2023年3月15日去世的知名人物

刘新谈社会
2023-03-26 06:56:25
他们做了那么多毁三观的事儿,怎么还成了爆款

他们做了那么多毁三观的事儿,怎么还成了爆款

新民周刊
2023-03-24 19:37:48
2023-03-26 11:42:44

头条要闻

美军舰一周内两度挑衅 国防部外交部严正发声

头条要闻

美军舰一周内两度挑衅 国防部外交部严正发声

体育要闻

纯粹足球!摩洛哥2-1灭巴西 跪地庆祝

娱乐要闻

42位女星比美 杨幂刘亦菲同框好刺激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独扛美国国会猛烈炮火的周受资是谁?

汽车要闻

东风风神奕炫GS马赫版今晚上市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本地
教育
公开课

数码要闻

苹果CEO库克:支持中国乡村教育,捐助增至1亿元

亲子要闻

受低生育率影响,小学和幼儿园入学率显著下降

本地新闻

财神殿前长跪不起的年轻人,人均带身份证开光

教育要闻

80后省委副书记走红,15岁成为高考状元

公开课

近四成人血脂高?卫健委指南:9吃9不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