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浙江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修订折射哪些新变化?

0
分享至

(原标题:浙江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修订折射哪些新变化?)

原标题:“记住父母生日、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浙江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修订折射哪些新变化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邵琨 余靖静)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不乱扔垃圾,学会分类投放垃圾;看着对方的眼睛与人交流,有礼貌、会倾听,不随意打断;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道别时记得称呼对方……近日,《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面向教师、媒体、家长等征求意见,引来热议。

“浙江版”意见稿有哪些亮点?与过去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变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折射了中小学教育的哪些变化?

亮点频现 “浙江版”更注重可操作性

记者发现,此次公布的“浙江版”意见稿里有不少亮点,操作性更强。其中“记住父母生日”“看着对方的眼睛与人交流”“有礼貌、会倾听,不随意打断”等引来网友好评。

记者对比发现,对于节约水电等行为规范,2004年版的教育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有要求,但没有说具体该怎么做。此次“浙江版”征求意见稿就很明确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如,洗完手要及时关水龙头,离开教室要随手关灯、关电扇;垃圾需要分类投放等。

对于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2004年版的行为规范也有涉及,但未提出具体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朱国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单纯对孩子说有孝心、尊老爱幼,未免空洞,因此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记住父母生日开始。

浙江衢州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汪建军是一位当班主任有20年经验的德育老师。他说,德育教育需要“小切口”,这样学生容易做,老师也容易教育。

对孩子从小培养国家的概念也很重要,但过去2004年版的行为规范说的“爱祖国、爱人民”在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如何体现?“浙江版”征求意见稿将这个要求落地,从认识“国旗、国徽”开始,到“在升降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都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朱国清表示,“各种场合”是这次加上去的,就是希望中小学生真正能养成习惯,不仅校内要做到,到了校外也同样要做到。

此外,“浙江版”行为规范还增加了一些要求。如,按需取食,实行“光盘行动”;上健康网站,控制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遇到危险懂得求助,会正确拨打求助电话等。

  图片来自网络。

尊重差异 根据年龄细化要求

记者查阅发现,2004年版的教育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而这次“浙江版”更加细化。

“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不一样”,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说,这次的修订版除了小学版外,还将中学版拆分为初中版和高中版,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突出学生行为养成可感可知可践行的生活情境、日常行为。

针对初中生已初步具备动手能力、且价值观处于塑造成型阶段的特点,“浙江版”规范要求学生养成认真预习、复习的习惯,勤于动手实践,学会科学探究,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不闯红灯,拒坐酒驾车;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等。

朱国清说,“见义勇为”等事件偶然性大,且可能对中小学生造成伤害,就删减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的条款。

相比初中生,高中生的动手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新版对高中生要求,能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诚恳地发表不同见解;学会合作,能自主探究科学,主动解决问题。

汪建军说,把对中学生的要求“学习”细化成“要做好预习、复习”,“每天要课外阅读”;还提到“能料理个人生活,书桌上的物品整齐、整洁”。这都是体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育思想,而且针对性更强。

相比初中和高中生来说,“浙江版”对小学生的要求就更简单易懂。比如,要求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道别时记得称呼对方;学会一两项体育运动等。

行为规范修订折射细节育人的时代感

朱国清认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很快,新版规范更应规范当今社会中孩子的行为。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网络。新版规范旨在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要求孩子“控制上网时间,不沉溺于网络游戏,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在网上发表或传播不健康的信息”。

汪建军说,这次修订时代感很强,细节要求也很明确,“环保节约”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新版要求“不乱扔垃圾,学会分类投放垃圾”,这都是与时俱进的细节。

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新版规范不仅有时代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还着眼于孩子日常的点滴成长。

日常行为规范,就应该是针对孩子每天、每周、每月会遇到的事。汪建军认为,将“光盘行动”“离开教室关灯”等写进行为规范,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在公共场所自觉排队,不喧哗;行走时,妨碍到他人时能表示歉意;靠右行走,主动礼让;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等,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日常公共礼仪。

“孩子的行为养成,贵在点点滴滴,细水长流”,杭州一位小学生家长曾奇琦说,“这次征求意见稿中出现了 记得父母生日 等细节,很好。”

这些细节也引来了网友的赞同。网友常睿平认为,记住父母生日,学生课本适当增加表达感恩之情等内容,可以让中华美德世世代代传承。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从日常规范做起,不能只是“高大上”,还需要从细节入手。“浙江版”行为规范就体现了对孩子道德培育、公共礼仪教养从做小、做细、做实开始。他认为,道德教育不能速成,行为习惯需要慢慢养成。

当地教育部门表示,目前对“浙江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意见还在征集中。

(原标题:浙江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修订折射哪些新变化?)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已经不可能再信任西方!这是历史教训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已经不可能再信任西方!这是历史教训

二虎涛哥
2023-03-21 15:08:06
有人邀请我参加下个月的同学聚会,我在群里说了一段话,退群离开

有人邀请我参加下个月的同学聚会,我在群里说了一段话,退群离开

全民跑跑卡丁车
2022-12-26 16:01:24
超杀女成功瘦身自信满满,623㎡洛杉矶豪宅曝光,内饰清新文艺,很疗愈~

超杀女成功瘦身自信满满,623㎡洛杉矶豪宅曝光,内饰清新文艺,很疗愈~

英国那些事儿
2023-03-20 23:18:18
20分算?广东上半场取得20分优势被追平 随后一波28-6杀死比赛

20分算?广东上半场取得20分优势被追平 随后一波28-6杀死比赛

直播吧
2023-03-21 21:47:02
多车企疯狂大降价,德国汽车专家:对德国车商而言是个大风险

多车企疯狂大降价,德国汽车专家:对德国车商而言是个大风险

36氪
2023-03-20 17:27:15
美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将藏南划给印度,但这条线压根不存在

美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将藏南划给印度,但这条线压根不存在

小站的小站
2023-03-17 20:46:31
“新郎我睡过,哪里不懂你问我”女孩毫无底线,挂横幅婚闹!

“新郎我睡过,哪里不懂你问我”女孩毫无底线,挂横幅婚闹!

十点讲故事
2023-03-20 17:37:31
正式任命!邓亚萍上任足球岗位,蔡振华欣慰,联手武磊助国足腾飞

正式任命!邓亚萍上任足球岗位,蔡振华欣慰,联手武磊助国足腾飞

球场新视角1号
2023-03-21 20:19:42
争议!全红婵丢冠赛后痛哭,教练陈若琳成为众矢之的。

争议!全红婵丢冠赛后痛哭,教练陈若琳成为众矢之的。

紫雨说娱乐
2023-03-21 22:31:16
韩国大V:古朝鲜是世界第三大文明古国 5千年历史远超中国

韩国大V:古朝鲜是世界第三大文明古国 5千年历史远超中国

全球吃瓜局
2023-03-21 22:08:02
美国2022年全国失业率为3.6%

美国2022年全国失业率为3.6%

界面新闻
2023-03-02 00:09:28
维金斯让库里妈妈怀孕?不再沉默,妻子回应,库里妹妹现身喊话

维金斯让库里妈妈怀孕?不再沉默,妻子回应,库里妹妹现身喊话

东球弟
2023-03-21 11:18:15
查某丽,被批捕!

查某丽,被批捕!

博览新闻
2023-03-21 09:55:32
苹果iOS15.7.4正式发布,续航提升难以置信,信号能满格,推荐

苹果iOS15.7.4正式发布,续航提升难以置信,信号能满格,推荐

花生评测
2023-03-22 09:14:31
1983年,胡连珍被审讯时的情景,因偷偷收听国外电台被判死刑

1983年,胡连珍被审讯时的情景,因偷偷收听国外电台被判死刑

激情游戏君
2023-03-19 12:06:09
陕西省政府发布一批干部任免:7人上任,1人被免

陕西省政府发布一批干部任免:7人上任,1人被免

中国经济周刊
2023-03-22 10:54:09
拜登正式签署涉华法案!中俄元首会晤之际,美国向中国采取行动

拜登正式签署涉华法案!中俄元首会晤之际,美国向中国采取行动

孔杋在巴黎
2023-03-21 18:10:26
追梦:别再恶意揣测维金斯了&太恶心 你们根本不知道他面对的啥

追梦:别再恶意揣测维金斯了&太恶心 你们根本不知道他面对的啥

直播吧
2023-03-22 09:33:09
美国军火商不缴纳近千亿罚款,美军将领喊话中国,改口支持和平

美国军火商不缴纳近千亿罚款,美军将领喊话中国,改口支持和平

茜茜今日说
2023-03-21 17:18:44
庄韵澄:晒日本温泉照,侧身、正面、背面全裸,网友:鼻血直喷!

庄韵澄:晒日本温泉照,侧身、正面、背面全裸,网友:鼻血直喷!

冯新明说说
2023-03-22 10:26:39
2023-03-22 11:44:49

头条要闻

曾经的杭州第一高楼开始旧改 当年里面住满科学家

头条要闻

曾经的杭州第一高楼开始旧改 当年里面住满科学家

体育要闻

C罗回到国家队笑开怀,赢球挥拳庆祝

娱乐要闻

60岁吴宗宪喜当外公,爱女母子平安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谷歌版ChatGPT公测炸了,体验名额发得很快

汽车要闻

福特发布电动探险者 MEB平台打造 竖屏可升降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手机
亲子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周报|3月第3周北京又是丰台豪宅夺销冠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手机要闻

华为P60真机照片流出:新推P60 Art机型,增加1TB版本

亲子要闻

清华教授:避免孩子被人工智能取代,一定要培养娃的两个技能

军事要闻

挪威捐赠给乌克兰的8辆豹2坦克已经上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