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历史性的33天后,中国迈向更遥远的星际旅程

0
分享至

(原标题:历史性的33天后,中国迈向更遥远的星际旅程)

原标题:历史性的33天后,中国迈向遥远的星际旅程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中国空间探索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天马行空”33天征途画上圆满句号。

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这是一次任务的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在太空中期驻留任务完美收官后,中国深空探索将启航,迈向遥远的新星际旅程才刚刚拉开帷幕。

  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短短33天竖起的新里程碑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1992年9月21日,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实现发射载人飞船,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已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了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的第二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继往开来,为未来我国在载人空间站上开展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2012年6月18日,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先人说,“山中一日,地上千年”,更何况这是在万里之外的浩渺空间。短短“33天”中期驻留飞行任务,中国航天人克服了重重挑战。

“33天,对于航天员的生活保障和健康维护而言,是一次挑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从身体上讲,航天员心血管系统变化将经历最大反应期,肌肉萎缩,骨丢失,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出现疾病的概率增大。从心理上讲,驻留时间延长对2人乘组的应急处置能力、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航天员驻留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

“面向长期飞行的航天医学人因工程包括航天心理学实验研究,都将为未来空间站任务研制积累试验数据。”她说。

  11月7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介绍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锻炼身体,与地面健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这是航天员在天宫舱内锻炼。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翱翔太空的33天,更为中国航天人设置了一个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为保证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时间驻留所需的能量供应,飞船的太阳能帆板就得长时间对准太阳。为此,组合体需要连续偏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军说,“一边要暴晒,一边是极寒”,连续偏航过程中,部分设备会长期对着太阳,还有部分设备长期晒不到太阳。

为此,神舟十一号飞船改进和优化了热控设计,以消除组合体连续偏航引起的返回舱温度过低、设备容易结霜的风险,防范了推进舱、发动机温度过高可能超上限的风险。

33天中,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参与进行的一些前沿实验,也在为未来的长期驻留做准备。

  11月18日,在北京西郊机场,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左)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回收部总工程师冀刚(右)手中接过高等植物培养箱返回单元和空间材料制备实验样品。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科院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说:“人类未来要星际旅行、移民外星球,首要任务是解决食物自给、氧气和循环水等问题。”这次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的拟南芥和水稻等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就是要研究地球上的植物是否可以克服太空微重力等极端环境影响,在太空环境中正常生长。

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在不提供补给的情况下,航天员依靠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真的可以在太空中存活500天。

  11月11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况。这是航天员在天宫舱内照料栽培的植物。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此外,由意念控制的“脑机交互”实验更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幻色彩的前瞻性实验。黄伟芬介绍,“脑机交互”实验将初步探索意念控制在航天任务中的可行性,“在未来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驻留时,我们希望脑控技术、眼控技术、手势识别技术等新型交互技术能够得到应用”。

未来,人和机器人可能要协同工作,一起飞向外太空。

“飞控梦”,从北京郊外稻田起步

还记得这次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激动人心的“太空之吻”吗?两个比子弹速度快八倍的飞行器,在外太空完美交会对接。

瞬间激动的背后,靠的是地面上众多“穿针引线人”,靠他们精确的计算和无数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模拟画面(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60年前,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中国航天人开始了迈向太空的新长征;

24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中国航天人再次出发,走上了又一条充满未知的征途;

20年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立,中国飞控人第一次亮相世界舞台,用电波代码开始了茫茫天宇间的壮丽征程。

“第一代飞控人一定还记得当年北京西北郊外唐家岭的稻田。那时,没有一台现成用于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设备,没有一行可用的软件代码,没有一本完整的飞控方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李剑说,飞控人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启筚路蓝缕的努力。

  11月1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一批批建设者进驻,一批批测控专家汇聚,一批批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汇集。怀揣同样的梦想,他们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具有透明控制能力、可视化测控支持能力、高精度实时定轨能力、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清晰图像传输能力的现代化飞控中心。

从1999年至2008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先后圆满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4次无人飞行、神舟五号至神舟七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2011年至2013年,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三次交会对接任务相继执行,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开启了空间建站时代的大门。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同时,中国航天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出舱。图为神七航天员景海鹏正在出舱。新华社发

2016年,中国航天人在星辰大海里的征程,格外炫美。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与海南文昌发射场同时完成首秀;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圆月映衬下的戈壁滩喷薄出耀眼的光芒;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呼啸出征;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11月3日晚,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航天员“太空微笑”的背后,承载了地面上千千万万航天人的努力。作为天地间的唯一纽带,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准的飞行控制能力。

“登天”要爬百级阶梯,征途星辰大海

中国太空探索的每一大步,都浓缩在航天员迈上太空的一小步。

在中国航天员中心,记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航天员是宝贵的财富。”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天独厚、万里挑一;更重要的是,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使命就是星辰大海的征途。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景海鹏(右)、陈冬在出征仪式上挥手。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为了迈出这次太空中期驻留的关键一步,中国航天员们一步一步走向“更远”:

2003年,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在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发

2012年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手动对接。

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太空授课。

2016年10月17日,50岁的景海鹏则和陈冬一起开始了他的第3次太空之旅,他们在轨飞行的33天,这是我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

……

  11月18日晚,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右)乘专机从内蒙古抵达北京西郊机场后,准备乘车返回北京航天城。新华社发(杨志远 摄)

从2003年至今,我国共有11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为此,他们经历了极其严苛的选拔——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多年来,中国航天员训练体系通过自主探索与创新已形成八大类近百个专业,为了通俗地理解这一训练的难度,资深航天员们会形象地将它称为“登天的百级阶梯”。

身体素质是航天员迈向太空的第一关。在飞速旋转的离心机上,各种超重耐力训练让受试者难言、旁观者揪心;在低压试验舱内,模拟10000米高空的耐低氧训练,不断挑战着人类的极限;在“看着都晕”的旋转座椅上,受试者依然需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为了适应长时间的太空失重状态,航天员还要接受时间长达5天5夜的头低位卧床训练……

看似简单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训练上百次。执行任务前,航天员还要完成有针对性的上千小时的训练。但是,没有一个人因为如此之大的训练难度而畏惧过、退缩过。

  左图,2012年6月12日,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发射场参加联合演练;右图,2012年8月13日,访港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洋在茶话会上回顾成长经历时落泪。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廖梓达 摄

他们将生命置之度外,将功劳归于祖国和人民——

航天是一个极具风险的行业,又是一个极具挑战和光荣的职业。为了完成飞行任务,航天员们承受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训练,内心深处饱含对祖国的骄傲和自豪。

出舱后,面对欢呼的人群,杨利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在他心里,从来没想过是自己一个人完成了这项任务。

  2003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着陆,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地面,天上,一切皆指向未来更为遥远和壮丽的征程——

首次33天的中期驻留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人迈出了太空长期驻留前的关键一步。作为中国空间站任务前的重要试验平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期待。

“这次中期驻留经历,各个系统会认真总结经验,分析数据,为今后空间站工程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李剑说,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更加懂得,每一次点火,都是一次远征;每一行代码,都是为了走得更远;每一个口令,都是为了走得更加坚定。

星空,无边;宇宙,壮阔。

历史性的33天之后,中国人的目光已经投向更为遥远的太空。那里,有无数未知,还有中国航天人为征服它们需要继续付出的勇气、坚毅、努力……

记者:肖思思、魏骅、陈曦

新媒体编辑:钱彤、李明、王贞、唐荣桂

(原标题:历史性的33天后,中国迈向更遥远的星际旅程)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解气!山东多名市委书记被查处,山东反腐真给力!

解气!山东多名市委书记被查处,山东反腐真给力!

听史实说
2023-05-29 08:58:55
中国万安滩,越南占据20年之久,现在发力有何意义?

中国万安滩,越南占据20年之久,现在发力有何意义?

然然在盘军事
2023-05-29 00:24:24
河北公安厅政治部主任愤怒发声:派出所爆炸牺牲案,雪已经崩了!

河北公安厅政治部主任愤怒发声:派出所爆炸牺牲案,雪已经崩了!

小彦故事
2023-05-29 01:34:21
朱珠一家三口颐和园被偶遇,老公全程抱娃,朱珠身材臃肿引起争议

朱珠一家三口颐和园被偶遇,老公全程抱娃,朱珠身材臃肿引起争议

李芹
2023-05-29 12:02:09
“水稻上山”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提出的想法

“水稻上山”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提出的想法

庞跃辉数码知识
2023-05-10 16:29:49
江青推荐亲信迟群出任8341部队政委,毛主席:他怎么能当政委?

江青推荐亲信迟群出任8341部队政委,毛主席:他怎么能当政委?

历史小书生
2023-05-29 11:22:18
还是不敢拦截?从佩洛西窜台再到200美军再到5亿军援已经利顺抵台

还是不敢拦截?从佩洛西窜台再到200美军再到5亿军援已经利顺抵台

垂钓中的小曾哥
2023-05-28 13:20:29
孙颖莎讲夺冠原因!陈梦第六局摇头认输,球迷穿国足球衣助威国乒

孙颖莎讲夺冠原因!陈梦第六局摇头认输,球迷穿国足球衣助威国乒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3-05-28 20:43:56
儿媳每次回家,婆婆就用木棍敲打窗户,有次提前回家儿媳怒提离婚

儿媳每次回家,婆婆就用木棍敲打窗户,有次提前回家儿媳怒提离婚

阿琪故事说
2023-05-28 11:26:29
确定加盟!恭喜皇马!老佛爷抢人,开1456万高薪,曼城也认输

确定加盟!恭喜皇马!老佛爷抢人,开1456万高薪,曼城也认输

美食生活不可辜负
2023-05-28 19:32:56
七年前和七年后的两张照片对比,这位父亲再也笑不出来了!

七年前和七年后的两张照片对比,这位父亲再也笑不出来了!

激情电竞君
2023-05-19 08:00:54
同样是李连杰基因,把黄秋燕和利智女儿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同样是李连杰基因,把黄秋燕和利智女儿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八卦详闻
2023-05-24 20:23:45
丢冠,陈梦黑脸原因曝光,马琳举动不应该,谁注意邱贻可的举动

丢冠,陈梦黑脸原因曝光,马琳举动不应该,谁注意邱贻可的举动

东球弟
2023-05-29 11:15:00
韩国年轻人都这么生猛吗?国家都快整没了

韩国年轻人都这么生猛吗?国家都快整没了

黄小热点事
2023-05-28 23:21:11
“风尘四侠”谁赚得最多?韦德2亿,詹姆斯5.3亿,看到保罗我服了

“风尘四侠”谁赚得最多?韦德2亿,詹姆斯5.3亿,看到保罗我服了

小雪的运动之心
2023-05-28 18:32:50
200万!上海富婆包养28岁帅小伙,小伙怒捅富婆全家,原因很好笑

200万!上海富婆包养28岁帅小伙,小伙怒捅富婆全家,原因很好笑

历史求知所
2023-05-27 08:00:40
广东女子养了个黑人情夫,食髓知味后竟推销给闺蜜:谁用谁快活!

广东女子养了个黑人情夫,食髓知味后竟推销给闺蜜:谁用谁快活!

不二小姐爱吃鸡
2023-04-13 20:45:02
再见罗马!穆帅下家曝光,8000万国脚+爱徒或加盟造新三叉戟

再见罗马!穆帅下家曝光,8000万国脚+爱徒或加盟造新三叉戟

条条爱侃球
2023-05-28 20:58:12
港星骆达华怒斥国泰航空事件!怒怼称:你们要当垃圾不要在香港啊!

港星骆达华怒斥国泰航空事件!怒怼称:你们要当垃圾不要在香港啊!

心墙小评
2023-05-28 11:47:10
霸气!400倍单挑一注号全中,江西吉安倍投侠斩获40万元免税奖金

霸气!400倍单挑一注号全中,江西吉安倍投侠斩获40万元免税奖金

钱多多买彩票
2023-05-29 08:52:45
2023-05-29 13:00:49

头条要闻

女子被AI盗脸制作淫秽图像 同事:还不是因为你漂亮

头条要闻

女子被AI盗脸制作淫秽图像 同事:还不是因为你漂亮

体育要闻

让三追四?二十年前,他们就差一点点

娱乐要闻

黄奕惹争议!拿展品拍照被美术馆批评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首次回应核心争议!比亚迪:用常压油箱合情合理合规合法

汽车要闻

年轻人也爱“老钱”风?静态体验全新凯迪拉克CT6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亲子
时尚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微软宣布Windows全球用户超10亿!Win11是史上最可靠操作系统

本地新闻

看完外国版《西游记》,吴承恩气得要从棺材里蹦出来

亲子要闻

90后带娃有多炸裂?主打的就是一个“敷衍”,谁还不是一个宝宝呢

钟楚曦湖畔写真清新又优雅

军事要闻

驻韩美军战机大象漫步 型号相当繁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