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旅游 > 正文

通往西藏之路与天相接 想要穿越有多难?

0
分享至
在中国 有一种公路叫“天路” 它们沿途海拔极高 仿佛可以与天相接 截止2017年底 全国公路里程达到477.35万千米 几乎能绕赤道120圈 但其中能被称为天路的却少之又少 且大部分都集中于青藏高原之上
▼青藏高原公路,摄影师@山风
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
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地质复杂
注定着每一条道路的修建都将困难重重
I
上天入地
1950年的中国
持续100多年的纷乱刚刚平息
边疆亟待建立全新的防线
而此时的西部边疆
只有西藏还未解放
可是自古以来
通向西藏的道路却是
▼出自1930年《西藏始末纪要》
“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
正因如此
不仅军队难以进入
粮草也难以供应
为了有充足的力量保卫边防
一条入藏公路的建设迫在眉睫
于是在“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下
“入藏第一路”正式开工
而这一修就是整整4年
最终2255千米的道路全线贯通
是为康藏公路
康藏公路东起雅安、西至拉萨
一头是海拔几百米的人间天府
一头是高4000米的仙界高原
然而数千米的高差并非最大的阻碍
若要自东向西进入西藏
纵贯南北的横断山才是真正的天堑
▼若从雅安前往拉萨,必先穿过横断山区,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位于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
如同大地的褶皱
七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东西并列
主脊线间平均仅有约100千米
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和极高山
更是占总面积的73%
▼横断山区,图中为大渡河,摄影师@曹铁
在四川盆地边缘
大山已陡然耸立于眼前
成为公路沿途的第一道关卡
这就是二郎山
其最高海拔与山脚下的天全县
相差近2500米
远比大名鼎鼎的五岳更加巍峨
▼“二郎山,高万丈”,下图为站在二郎山垭口遥望远方山脉,摄影师@小蜗牛
不过
这仅仅是康藏公路的“开胃小菜”
翻越二郎山后
公路将到达海拔1330米的泸定
随后再直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
这才正式来到崇山峻岭的世界
▼折多山口,属于横断山脉中的大雪山脉,摄影师@姜曦
全程最为艰险的
莫过于沙鲁里山脉的雀儿山口
这里海拔5050米
是川藏公路的最高点
空气稀薄、白雪皑皑
冬季气温可达到零下20-30℃
60余年前的筑路部队
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
才得以劈山开路、越过山口
▼雀儿山口,摄影师@黑桃老K(请横屏观看)
抵达雀儿山时
康藏公路已穿山越岭600余千米
然而随后的数百千米路程内
他念他翁山的业拉山口(4658米)
伯舒拉岭的安久拉山口(4475米)
正静静等待着人们的到来
▼业拉山上陷入冰雪的车辆,摄影师@曹铁
重重山脉间
更有六条大江穿行其中
流水侵蚀、千沟万壑
▼澜沧江峡谷,摄影师@胡澍
在沙鲁里山和芒康山之间
作为横断六江中水量最大者
金沙江声势浩大、逶迤南行
公路则在谷底跨江而过
▼金沙江,拍摄于今四川甘孜石渠县,摄影师@梦旅人
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间
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这里峡谷幽深、水流湍急
60多年前为了架桥跨江
施工队与湍急的水流奋战近4天
才终于将施工便桥的钢索送至对岸
▼水流湍急的怒江,摄影师@在远方的阿伦
从高耸的山口
到深邃的河谷
上下来去之间高差可达数千米
在没有穿山隧道的时代
公路往往只能“就地爬行”
在陡峭的山坡上曲折盘旋
▼怒江72拐,亦称“川藏99道弯”,位于邦达至怒江的途中,摄影师@李珩
总而言之
高山峡谷在这里依次展布
跨越其间的康藏公路
沿程高度差异之显著、海拔变化之迅猛
如同连续不断入地上天
▼翻越马尼干戈的车队,位于四川德格县,摄影师@曹铁
然而
即便走出横断山区
康藏公路的艰难仍未结束
1952年
修至西藏昌都的康藏公路转头向南
选择了经波密、林芝抵达拉萨的路线
▼车队经过林芝-波密段,旁边是帕隆藏布江,图片来源@路虎中国
虽然南部的气候更加温和
便于就地取材和施工
但这也意味着公路还要翻越
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
以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
并经过多个地震区及不良地质段
▼色季拉山口和远方的南迦巴瓦峰,摄影师@贾纪谦
诚然,这个决定十分艰难
但为了惠及更多农业人口
便于靠近边境、巩固国防
经贺龙、刘伯承、彭德怀、邓小平和毛泽东等人的层层批复
才最终确定了康藏公路的骨架
并于1954年底正式通车
▼选择了“困难模式”的康藏公路,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道路竣工的第二年
随着西康省的撤销
康藏公路的名字自此成为过去
耳熟能详的“川藏公路”应运而生
起点也从雅安变更为成都
而紧随其后
公路南线建设的大幕也轰轰烈烈地拉开
南线道路不再向北绕行
而是从新都桥持续向西
在雅江跨越大江
在理塘翻越高山
▼理塘剪子湾山口,摄影师@梦旅人
经竹巴笼大桥进藏
(就是前不久被堰塞湖洪水冲垮的那座桥)
并在邦达与康藏老路汇合
同线共通拉萨
▼邦达附近路段,摄影师@曹铁
而在拉萨的西侧
公路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为了攀登世界最高峰
一条珠峰专项公路落成
它从日喀则经定日县
一头钻进喜马拉雅山脉
直达珠穆朗玛峰北麓
▼珠峰公路,摄影师@姜曦
另一条则在定日县与珠峰公路分道扬镳
它将跨越6座大山、数条河流
在珠穆朗玛峰群和希夏邦马峰之间飞旋而下
直至中国-尼泊尔边境的樟木口岸
被称为中尼公路
▼中尼公路,摄影师@小强先森
川藏南线和中尼公路前后相连
可从成都一路直达中尼边境
这条道路沿程风光密集
在今天尤其声名显赫
人们称之为“国道318”
▼G318成都-樟木段,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即便是周边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路
都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由理塘向北,前往措卡湖的公路,摄影师@梦旅人
而曾被康藏公路放弃的北线方案
也再度被提上日程
随着昌都-那曲、成都-炉霍路线通车
又一条连接川藏的公路落成
它同样贯穿横断山脉
是为“国道317”
▼G317成都-那曲段,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两条国道自东向西
将西藏腹地与四川紧密相连
而在北方的青海省
同样有一条著名的运输动脉
它虽不似川藏公路跌宕起伏
但却仍然充满艰难险阻
全程困难不断
II
冻土天路
2006年7月1日
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有昆仑山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的时代
彻底地成为了历史
而在它身旁并驾齐驱的
则是服役半个多世纪
一度负担着80%进藏物资运输的
青藏公路
▼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摄影师@邹小庆
这条公路南抵拉萨
北至青海格尔木
向东可到达西宁
沿程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三大山脉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如果说川藏公路如同上天入地
那么青藏公路可谓名副其实的
“修在天上的道路”
▼G109格尔木-拉萨段,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从格尔木南行至昆仑山口
一路海拔上升近2000米
是全程高差最为显著的一段
而此后的近1000千米路程中
地表最大起伏仅有约800米
丘陵谷地遍布
几乎一望无际
▼陈毅翻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时的描述
“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
只有连绵的雪峰、无人的旷野、稀薄的空气
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还是世界屋脊
▼地势平坦的青藏公路沿线,摄影师@田捷砚(请横屏)
越过昆仑山向南
公路将穿过一片广袤的荒野
人们称之为可可西里
在宽浅的谷地中
发源于雪山的流水时分时合
如同姑娘的发辫
其宽度可达数十米
▼沱沱河,摄影师@姜曦
在这里,公路将依次跨越
楚玛尔河、北麓河、沱沱河以及尕尔曲
而它们最终将在下游汇聚
成为一条家喻户晓的大河
那便是长江
▼青藏公路在唐古拉山附近穿越河流,摄影师@CrazyWolfkin
唐古拉山以南也同样如此
公路穿越藏北高原
跨越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等多个水系
最终抵达拉萨
▼青藏公路将从左前方处到达拉萨,摄影师@小风
虽然青藏公路全线起伏平缓
不必再穿越一众高山深谷
但它面临的最大挑战
实则在地表之下
青藏高原终年寒冷
岩土温度常低于0℃
其中的水分也冻结成冰
成为冻土
▼岩土中的水分冻结膨胀导致地面隆起,成为冻胀丘,摄影师@万瑞
尤其在广袤的可可西里一带
沿线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
下层岩土常年不化、坚硬无比
厚度可达100余米
是为多年冻土区
而随着海拔或纬度的降低
岩土冬季冻结、夏季完全消融
成为季节性冻土区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分布,参考中科院高寒网《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图》,有简化,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即便在多年冻土区
上层冻土也会发生融化和冻结
于是在冬季
岩土膨胀、地面隆起
而在夏季
冻土融化、路基沉陷
严重时甚至如同一团稀泥
成为筑路工程的最大难题
不仅如此
公路路面吸收、积聚热量
则会加重冻土融化
黑色沥青路面的影响更为严重
路面变得坑坑洼洼、高低起伏
车行其上颠簸异常
常被人们称为“搓板路”
▼受冻土影响坑洼不平的路面,摄影师@邹小庆
于是人们只能想方设法为土地“降温”
从抬高路面
到改变路基材质或结构
▼加高的路面,摄影师@邹小庆
再到加装热棒散热降温
▼热棒,一般地下8米,地上4米,具有高效的传热特性,能降低冻土温度,摄影师@季康
又或者直接以桥代路
减少路面向地下传递的热量
▼青藏公路通过通天河,摄影师@仇梦晗
然而不幸的是
冻土仅仅是众多难题之一
青藏线全程跨越多个地震活动带
大震、强震毫不罕见
2001年11月
昆仑山口附近发生地震
强度可达8.1级之高
滑坡、泥石流更是屡见不鲜
尤其在念青唐古拉山一带
虽然当雄草原牛羊遍野、平静安详
▼当雄草原,摄影师@YCC
但在不到100千米外的羊八井地区
道路两侧雪峰夹持
海拔大多都在6000米以上
最为高耸的念青唐古拉峰
海拔更是高达7162米
似乎巨石泥流随时都能倾泻而下
▼羊八井附近峡谷,摄影师@邹小庆
也正因为困难重重
仅用一年就通车的青藏公路
前前后后历经了2次改造、2次整治
用了近50年的时间
才终于达到全程二级公路标准
▼青藏公路,摄影师@邹小庆(请横屏观看)
如今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
公路铁路交织错落、同线并行
而在不远的将来
京藏高速也将沿相同的路线抵达拉萨
成为高原上新的工程奇迹
届时三条道路齐头并进的场景
将是三个时代最为鲜明的印记
III
边境长城
1951年8月3日
新中国第一支先遣部队历尽艰难
终于进入位于西藏最西侧的阿里地区
标志着西藏全境和平解放
然而这里群山环抱、土地荒芜
人们大多以游牧为生
即便是今天的噶尔县(阿里行政公署驻地)
与拉萨仅直线距离就超过1000千米
如同哈尔滨之于北京
在没有公路的年代
从拉萨向这里运输物资
往往只能依靠牦牛和马匹
全程耗时可达一月有余
▼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而新疆南部的城镇相对近多了
不管是到和田县还是叶城县
直线距离都仅有500-600千米
但若由新疆入藏
横亘中间的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
将是两道无法回避的天险
如遇大雪封山、洪水泥流
则更是寸步难行
▼白雪皑皑的昆仑山,摄影师@小强先森
极其闭塞的交通
让驻守阿里的骑兵队时常断炊断粮
戍卫边境显得异常艰难
建设一条可供行车的运输命脉势在必行
于是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两年后
这条连接新疆和阿里地区的道路正式开工
工程队顶风冒雪、劈山开路
仅用18个月的时间
便打通了这条边疆生命线
全程共1179千米
▼新藏公路上的运输车队,摄影师@小队长(请横屏观看)
3年后
公路继续向拉萨方向延伸
在拉孜县和中尼公路相连
终结了新疆-阿里-拉萨三地遥遥相望的历史
人称新藏公路
公路全程沿边境蜿蜒而行
距离国境线最近时仅有约30千米
如同一条绵延千里的边境长城
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新藏公路全程和国境线,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然而
新藏公路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
它在昆仑山脉翻越10个雪山达坂(蒙语,山口)
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15千米
超过5000米的路段也达到130千米
堪称“天路中的天路”
▼新藏公路,摄影师@陈建平(请横屏观看)
公路起点位于新疆叶城县
此处海拔仅为1480米
而沿途行进不到100千米
公路便开始骤然爬升
直至3250米的库地达坂
其地势险要
被誉为第一道“鬼门关”
▼“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摄影师@小强先森
从昆仑山到喀喇昆仑山
是公路全程最为险峻的一段
4900多米的麻扎达坂、黑卡达坂
▼“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摄影师@小队长
5000多米的奇台达坂、界山达坂
▼“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摄影师@柳叶刀
以及高达5378米的红土达坂均集中于此
每一个都足以令人心惊胆寒
▼红土达坂是中国最高的国道公路山口,摄影师@小强先森
离开喀喇昆仑山区
则来到较为平缓的地带
从噶尔县起
新藏公路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夹缝中持续穿行
途经一众神山脚下
串起大大小小的山间谷地
▼冈仁波齐,摄影师@雁海
全程翻越12座山、跨过8条河
才终于抵达日喀则的拉孜县
▼公路途经拉昂错附近,下图为新藏公路相连的省道,远处是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摄影师@刘兆铭
此外
绵延巍峨的山脉
更是阻挡了从海洋袭来的潮湿空气
于是山脉之后的地区变得格外干旱
年均降水量最低仅有约50毫米
与巴丹吉林沙漠一带相当
▼阿里札达县附近,由于气候寒冷而干燥,地表植被稀少,摄影师@小强先森
干旱形成了干燥疏松的粉土
极不适于修筑路堤
加之冻土融化、边坡坍塌
让新藏线的修建尤为艰难
1957年打通的新疆-阿里段
路面以简易砂砾铺就
最窄处仅有2.5米
经过前后40余年的改造
才终于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新藏公路曾经简易狭窄的路面,摄影师@阿杜
直到2013年10月
新藏公路完成柏油路面改造
全程全年均可通行
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公路
▼改造后的新藏线,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IV
不凡之路
至此
与西藏相邻的新疆、青海、四川
都已修通连接西藏的国家级公路
最后一个邻省同样任重道远
这条滇藏公路
沿着横断山自南向北缓慢攀升
沿途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
每一个都人气高涨、游人如织
充满烟火气息
▼公路穿过大理的村庄,摄影师@阿杜
但它同样有“高冷”的一面
或是途经雪山脚下
▼经过梅里雪山脚下的滇藏公路,摄影师@山风
或是掠过大河边缘
▼金沙江大拐弯,摄影师@李贵云
在德钦附近翻越芒康山-云岭一脉后
则进入坡陡谷深、滑坡频发的峡谷
和澜沧江并排而行
▼在澜沧江峡谷行进的滇藏线,摄影师@高承(请横屏)
滇藏公路实际施工期高达11年半
最后在芒康与川藏南线汇合
成为国道214的组成部分
▼芒康以南为滇藏线部分,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当5条国道主动脉相继落成
再加上穿越众多高原海子的黑阿公路
▼黑阿公路从那曲(旧称黑河)至阿里噶尔,公路向南可到达纳木错,摄影师@姜曦
以及多条通向国境线的省道公路
▼丙察察公路察瓦龙至察隅段,摄影师@邓飞
西藏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
正式形成“两横三纵六通道”的格局
▼制图@赵云鹏/星球研究所
如今回想起来
距离康藏公路凿开第一块路石
已经过去了近70年
这数十年里
全国的交通工程高歌猛进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
从国道到高速、从动车到高铁
其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而在这片世界屋脊上
几乎每条道路都不得不跋山涉水、披荆斩棘
修建过程异常缓慢而艰辛
▼车队途经怒江峡谷,道路如同嵌在岩壁当中,图片来源@路虎中国
截止至2017年底
西藏公路里程已达到89343千米
它们盘旋在雪域高原上
不论是沿途的风景
还是背后的故事
都值得人们去发现和探寻
也正是这些“修在天上”的道路
让西藏彻底告别了人背畜驮的时代
将藏区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
在中国乃至世界公路史上
都堪称不凡之路
▼通向班公错,摄影师@向文军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简直不堪入目!”

“简直不堪入目!”

阿七说史
2023-05-26 17:51:24
3天蒸发500亿!比亚迪对举报自证清白,市场不买账?

3天蒸发500亿!比亚迪对举报自证清白,市场不买账?

德林社
2023-05-29 18:01:36
陕西下发紧急通知!

陕西下发紧急通知!

环球网资讯
2023-05-29 14:35:45
赖昌星的“红楼”里头牌到底是谁?她结婚时,赖昌星好像丢了魂

赖昌星的“红楼”里头牌到底是谁?她结婚时,赖昌星好像丢了魂

离笙奇谈
2023-05-12 12:03:44
河北派出所爆炸致11民警伤亡,网友的嘲讽将使200万民警心凉透!

河北派出所爆炸致11民警伤亡,网友的嘲讽将使200万民警心凉透!

一只破笔半支烟
2023-05-29 09:09:34
领导对收割机堵塞事件的反应与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领导对收割机堵塞事件的反应与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农业趣闻播报
2023-05-29 15:49:44
太震撼!埃弗顿保级后,上万球迷冲进球场,疯狂庆祝如同英超夺冠

太震撼!埃弗顿保级后,上万球迷冲进球场,疯狂庆祝如同英超夺冠

侃球熊弟
2023-05-29 01:57:19
韩媒: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首次商飞成功,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韩媒: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首次商飞成功,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千羽杂谈
2023-05-29 11:53:10
巴黎官方庆祝视频,姆巴佩当主角,无视梅西!名记:荒谬

巴黎官方庆祝视频,姆巴佩当主角,无视梅西!名记:荒谬

叶青足球世界
2023-05-29 10:55:40
李坤城妹妹痛斥林靖恩,揭开爷孙恋真相:无法自理了女方根本不管

李坤城妹妹痛斥林靖恩,揭开爷孙恋真相:无法自理了女方根本不管

萌神木木
2023-05-29 16:13:50
2023养老金调整出台,涨多少钱?快来看看这4点,有优势吗

2023养老金调整出台,涨多少钱?快来看看这4点,有优势吗

山药蛋TV
2023-05-29 17:10:37
新手机割不动年轻人了?618扎堆降价“贱卖”手机,有的跌30%

新手机割不动年轻人了?618扎堆降价“贱卖”手机,有的跌30%

王老师日常
2023-05-28 20:16:33
赖昌星狂砸一百万,让董文华陪他一晚,没想到葬送了自己的后半生

赖昌星狂砸一百万,让董文华陪他一晚,没想到葬送了自己的后半生

古书记史
2023-05-21 10:11:52
为什么动物绝育只割蛋蛋,而太监要连丁丁一起割掉?

为什么动物绝育只割蛋蛋,而太监要连丁丁一起割掉?

一起神回复
2023-05-28 21:09:06
江苏连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原副书记、管委会原主任周洋涉嫌贪污、受贿案被提起公诉

江苏连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原副书记、管委会原主任周洋涉嫌贪污、受贿案被提起公诉

人民资讯
2023-05-29 18:06:13
美媒:光刻机再次反转了,国媒:芝麻小国的最后倔强

美媒:光刻机再次反转了,国媒:芝麻小国的最后倔强

懒熊极客
2023-05-28 06:46:21
好多人说被撞身亡的家长长得太漂亮,两天换了两双香奈儿

好多人说被撞身亡的家长长得太漂亮,两天换了两双香奈儿

靓果时尚
2023-05-29 16:06:17
出大事了?!摩纳哥最美王妃突然大变样!

出大事了?!摩纳哥最美王妃突然大变样!

这里是美国
2023-05-29 15:44:32
1921年,一名老北京男子正在舀豆腐脑的照片,顾客早已焦急地等着

1921年,一名老北京男子正在舀豆腐脑的照片,顾客早已焦急地等着

历史遗失的真相
2023-05-29 14:40:15
安徽历史第四位“特强暴雨”过后,33℃高温要来了!

安徽历史第四位“特强暴雨”过后,33℃高温要来了!

环球网资讯
2023-05-29 16:01:10
2023-05-29 20:00:49

头条要闻

同款蛋糕上海卖94元杭州卖165元 山姆超市回应

头条要闻

同款蛋糕上海卖94元杭州卖165元 山姆超市回应

体育要闻

让三追四?二十年前,他们就差一点点

娱乐要闻

洪欣张丹峰反悔离婚后首合体直播捞金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3天蒸发500亿!比亚迪对举报自证清白,市场不买账?

汽车要闻

年轻人也爱“老钱”风?静态体验全新凯迪拉克CT6

态度原创

游戏
时尚
亲子
健康
军事航空

亚运会AD疑似为JKL

又有新恋情了?他的眼光倒是专一

亲子要闻

90后带娃有多炸裂?主打的就是一个“敷衍”,谁还不是一个宝宝呢

做到8件事,血管老化慢一些

军事要闻

驻韩美军战机大象漫步 型号相当繁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