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旅游 > 正文

黄石公园为何被称为“美国自然风光的标志”?

0
分享至

(原标题:黄石公园:美国自然风光的标志)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看自然风光不可绕过的标志。黄石国家公园于1872年3月被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电影《2012》红极一时,作为取景地的黄石国家公园也再一次勾起游人的向往。

在全球享誉盛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因门票低廉故令人咋舌。门票仅为30美元一辆车,至于车中乘坐几人完全没关系。售票的工作人员态度和善地告诉我:“一定要把这张票保管好,因为它的有效期为7天,即一周之内可以凭此票随意进出黄石公园的各个大门。”美妙的黄石之旅从低廉的票价开始。

横跨美国三个州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荒野,近9000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相当于1.5个上海市区。在这里,游人可以感受原始广袤的大自然。因为公园内99%的面积都尚未开发,丰沛的雨水和高海拔使这里成为美国众多大河的发源地,也使大量的生物种类得以繁衍。它就像中国的长城一样,是外国游客的必游之处。

黄石国家公园精彩于山水风光的多样性,包括了峡谷、瀑布、高山、寒带林、湖泊、河流、草原等地形,放眼望去处处有惊喜。最为著名的当属地热景观。在黄石国家公园,不喷水的大多叫温泉(HotSpring),会喷水的叫喷泉(Geyser),总计3000多处温泉、泥泉和300多个定时喷发的间歇泉。间歇泉喷射着沸腾的水柱,冒着滚滚蒸汽,好似倒挂的瀑布,它们从火热而黑暗的地下世界不时喷涌而出。一些间歇泉的水柱气势磅礴,像参天大树,其直径从1.5米到18米不等,高度有45米至90米。巨大的力量可以使它在这样的高度上持续数分钟,有的甚至近一个小时。

五颜六色的温泉池也令人过目不忘。这些池子大多很深,有十多公尺以上,阳光照进池里,几乎只有蓝色被反射出来,所以它们接近池中心的颜色看起来像是宝石般的蓝。池子的边缘或是紧邻池子池水流经的地方往往看来是橘色或黄色,这是生长在温泉的特殊细菌造成的。这些细菌能在高温的热水里生存,但是池子中央因为一直有热水流出,温度太高,所以只有外围一圈是黄棕色。西方人很喜欢看到水后扔硬币许愿,把温泉池当人造的喷水池一样。但这些池子都是有机的,从底部不断有地下水涌出,一旦出口被杂物阻塞,它就死了。热水再也不出来,温度太低微生物也活不下去,温泉池也就再也不会呈现美丽的颜色了。所以黄石国家公园特别立有牌子说明,提醒游客不要乱丢钱币。

除了自然景观,这里还有大量不太怕人的野生动物,在黄石看到大型野生动物的机会也比一般国家公园高好几倍。在黄石公园,看到最多的野生动物就是野牛了,或一头,或三五成群,或几十头一大群。野牛主要分布在黄石河、黄石公园往东北门方向去的河流一带,这些地方地肥草丰,为野牛提供了丰美的食粮。野牛们在草地上或吃草、或散步,过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

有野牛的地方,就有游客停车或在车里观看、或下车驻足观赏拍照。有时候,一头或几头野牛会横穿公路,不紧不慢地走在公路上,毫不理会游客对它的好奇。此时,游人的车便默默地降下车速跟在后面,没有人会借道超过,更没有人会鸣笛示意,那一刻,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是如此美好。大角鹿、麋鹿和驼鹿是仅次于野牛之外最常见的野生动物,它们冬天会到黄石国家公园南边的另一个保护区过冬,天气暖和后,再迁回黄石。除此之外,在这里还经常看到黑熊、棕熊、狼、羚羊和各种鸟类。

在园内经常可以看到欧美游客,他们坐在小板凳上,前面架一台高倍望远镜,有时一坐两三个小时,由衷佩服他们为看野生动物而准备长期抗战的勇气。当然作为没有特定目标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的一般游客,开车时一定要多注意路边停着的车。如果突然发现车子都在路边停靠或交通突然停顿,前面多半是有人看到了野生动物,所以最好靠边停车下来瞧瞧。如果路边有人群聚集,也最好下来问问他们在看什么。此行就是遵循这条经验看到了黑熊。一般动物出没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如果行程排得不是太紧,这两段时间最好留给野生动物多的地方。

在黄石公园里共有8处游客中心,美国人给它们取名为“VisitorEducationCenter”(游客教育中心),因为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了解所在的景点有哪些看点,还可以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在最为著名的老忠实泉(OldFaithful)的游客中心,它以动态的形式展示了间歇性喷泉的形成和喷发原理。原来,黄石国家公园地形基本呈现凹形,冬季降雪多,地上的水很容易渗进地里,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地下水流到温度远超过沸点的地底深处,受到地热持续的加温由冷转热,沸腾后化为蒸汽。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蒸汽要找一条出路。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因为蒸汽的压力不断增大、热度不断加高,最终挟着泉水喷涌而出,这就形成了间歇泉。在老忠实泉的游客中心,一块醒目的提示牌会告知游客该泉下一次喷发的时间,时间准确到上下不差十分钟。

黄石国家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所以在园区内随处可见建议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的标识,碰到熊或狼应该保持至少30米的距离,其他动物也应保持最少8米的距离。他们传递的很重要的理念即不要人为地改变野生动物的生活觅食习惯,更不要用食物吸引野生动物靠近,更不能喂野生动物。食物要锁在车内,垃圾也要丢进专门的防熊垃圾桶中,因为熊有到露营地找食物翻垃圾的倾向,一旦养成不躲人的习惯,就会对游客造成很大的危险。最后往往迫使黄石国家公园非要射杀这样的熊,所以公园对露营地的食物与垃圾有严格的管制与罚则。

在黄石游走的几天里,除了在游客中心,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但却很难在公园的道路上发现一张废弃的纸或废弃的塑料袋,感染于美国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同时感叹文明其实在点滴之间,黄石不愧是美国自然风光的标志。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输不起!巴西媒体不服中国女排,网友:这态度让人觉得挺反感

输不起!巴西媒体不服中国女排,网友:这态度让人觉得挺反感

体育知识分子
2023-06-01 09:35:39
郑秀文再次引发争议!因瑜伽裤腰塞茶杯的举动,被网友疯狂吐槽!

郑秀文再次引发争议!因瑜伽裤腰塞茶杯的举动,被网友疯狂吐槽!

青芳草
2023-05-31 15:34:31
曾是学校拉拉队长,后因经济原因转投影视行业的美女—Alexa Grace

曾是学校拉拉队长,后因经济原因转投影视行业的美女—Alexa Grace

娱乐圈酸柠檬
2023-06-01 16:45:34
突发,3000元工资换2条命,值吗?

突发,3000元工资换2条命,值吗?

天二萌宠社区
2023-06-01 19:48:54
人口学家梁建章警告:如果不尽早干预,40年后印度人口将是中国3倍

人口学家梁建章警告:如果不尽早干预,40年后印度人口将是中国3倍

小夕爱音乐
2023-06-01 08:15:36
俄乌冲突“性质”变了,俄真正敌人浮现,印度已主动出牌

俄乌冲突“性质”变了,俄真正敌人浮现,印度已主动出牌

旧日兮
2023-05-19 09:33:26
歼20已装备解放军11个旅,美军更紧张的是,全新歼20将批量交付

歼20已装备解放军11个旅,美军更紧张的是,全新歼20将批量交付

史无戏言
2023-05-31 18:39:14
618闭眼冲手机推介,第一款超20万人98%好评!

618闭眼冲手机推介,第一款超20万人98%好评!

小布在未来生活
2023-06-01 16:41:13
英超持球推进距离榜:格拉利什场均320M居首,曼城几乎霸榜

英超持球推进距离榜:格拉利什场均320M居首,曼城几乎霸榜

直播吧
2023-06-01 11:32:03
上映遭群嘲,票房垫底的它扑街就活该?

上映遭群嘲,票房垫底的它扑街就活该?

电影杂志
2023-05-31 19:33:41
外交部:当前中韩关系面临困难和挑战,责任不在中方

外交部:当前中韩关系面临困难和挑战,责任不在中方

澎湃新闻
2023-05-31 15:50:48
据传淘宝天猫裁员30%

据传淘宝天猫裁员30%

互联网商务观察
2023-06-01 13:07:21
罗荣桓助手负责授衔,拟定自己为中将军衔,毛主席却批复不同意

罗荣桓助手负责授衔,拟定自己为中将军衔,毛主席却批复不同意

谢小龙聊历史
2023-06-01 07:00:57
我国需要警惕?中国真正强敌已浮出水面,正在向美俄大批购买武器

我国需要警惕?中国真正强敌已浮出水面,正在向美俄大批购买武器

大海军事
2023-05-30 19:11:58
阚清子被求婚!一跃成老板娘,男方是陈飞宇戚薇老板,穿搭引热议

阚清子被求婚!一跃成老板娘,男方是陈飞宇戚薇老板,穿搭引热议

离殇爱娱
2023-05-31 11:05:00
前排粉丝曝光,华晨宇在演唱会上行为怪异!网友留言:像嗦粉了!

前排粉丝曝光,华晨宇在演唱会上行为怪异!网友留言:像嗦粉了!

掉落人间的笔
2023-05-30 18:29:19
突发!继张家界4人跳崖后,峨眉山又一24岁男子跳崖自杀

突发!继张家界4人跳崖后,峨眉山又一24岁男子跳崖自杀

巧桥的小城艺术
2023-06-01 11:04:37
商务部:反对搞封闭式、对抗性的“小圈子”

商务部:反对搞封闭式、对抗性的“小圈子”

界面新闻
2023-06-01 16:54:57
贵州教师溺亡案:围殴记者人已被逮捕,打人者是派出所所长

贵州教师溺亡案:围殴记者人已被逮捕,打人者是派出所所长

没有感情的翻唱机
2023-06-01 15:24:35
毕节三名派出所警员殴打记者还抹去指纹,为何只被“行政拘留”?

毕节三名派出所警员殴打记者还抹去指纹,为何只被“行政拘留”?

陆火Media
2023-06-01 09:32:22
2023-06-01 20:26:44

头条要闻

90后父亲割肝救子:妻子给了孩子生命 这次换我救孩子

头条要闻

90后父亲割肝救子:妻子给了孩子生命 这次换我救孩子

体育要闻

NBA历史上"最好的烂队"

娱乐要闻

虞书欣因旅游太多上热搜 竟遭网友狂嘲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不到三天,马斯克访华“特种兵之旅”结束

汽车要闻

全新smart精灵#3今上市 既帅又潮还有双电机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艺术家孙子垚:建信信托艺术大奖,是一份很大的动力和支持

亲子要闻

“变味”的儿童节:孩子累、老师烦、家长苦,幼儿园却在开心赚钱

手机要闻

六一儿童节特别策划:再见童年

本地新闻

网易新闻《中国匠人》栏目开启瓷文化之旅

公开课

中国殡葬走向世界:连安倍的葬礼都承包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