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旅游 > 正文

荷兰人家的窗户等你去张望

0
分享至

【环球时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牛瑞飞】“传统的荷兰人不习惯拉窗帘。如果你拉开窗帘,就是向人们发出信号,你是一个勤劳的家庭主妇。但如果你拉上窗帘,就是在告诉别人你很懒,你的房子可能不干净。”在《文化震撼:荷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各国对抗疫情的隔离期间,窗户成了人们观察外界真实情况的重要平台。但人们发现,在一些重视隐私的欧洲国家居然不爱挂窗帘,尤其是荷兰,其中的原因挺有意思。

大胆展示比藏着掖着好

荷兰地处欧洲西北部,人口密度较大,但是荷兰少有高层建筑,特别是民众的住宅,基本上都是一栋栋两三层的小房子,与邻居共用两侧外墙。初到荷兰,记者总是被街头五颜六色且个性十足的小房子所吸引,每所房子都有很多大大的窗户,而且不论是底层还是楼上,窗户都没拉窗帘。而且荷兰的窗户出奇的大,有时甚至可以填满整堵墙,屋子里的摆设能被行人看得清清楚楚。

每次漫步街头,笔者总会不经意看到住户家里,甚至连他们在家里干什么都能看见,这样是不是太不礼貌了啊?为什么荷兰会出现不拉窗帘、甚至不安窗帘的情况呢?后来一位荷兰朋友告诉我:“不拉窗帘是我们荷兰人的习惯,有些房子根本就没有装窗帘,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好好欣赏,即使是驻足往窗户里面看,荷兰人也绝不会生气的。”

原来,荷兰人之所以不爱拉窗帘始于宗教渊源,加尔文教对荷兰的影响非常深远。16世纪时,法国宗教改革人士加尔文从法国逃到日内瓦之后,通过讲道逐渐掌握了日内瓦的大权,通过了《日内瓦教会宪章》,详细规定了实行宗教仪式的种种方法,全面推行严格的清教生活。除了宗教圣歌,不许唱其他娱乐性的歌曲,不许跳舞、喝酒、赌博,不许穿戴新潮时装。读书要读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交谈要交流听加尔文布道会的体会。宗教改革之后,加尔文教建议人们在晚上把窗帘拉开,这样邻居们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晚上有没有喝酒或赌钱。

这种习惯经过了几百年的延续,演变成了荷兰人性格里的敞亮与直率,大大方方地让人们看自己房子的内部,传达着这样一个信号:“看,我这个人就是很坦荡啊。”荷兰朋友说:“诚实的公民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大胆展示比藏着掖着好,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家庭装饰欢迎欣赏

荷兰人对家的要求,绝对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需求。荷兰建筑外部、整体结构的更改需要申请很多手续,而房屋内部装修则可以随意发挥。荷兰人往往对家庭装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非常重视家庭内饰的装潢,这彰显着自己的审美。人们在一起非常喜欢谈论自己家里的东西,比如定制的开放式厨房、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沙发。

记得有一次,一位荷兰朋友听说亚洲国家有一种酒店式公寓出售,整栋楼的所有房子都是开发商按照同样的图纸装修好的,立刻就能拎包入住。她觉得这是一件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她告诉我说,她认为房子是有灵魂的,但是这种灵魂是居住者带给房子的,居住者用心装饰打扮自己的房子,把自己的能量赋予房子,居住者和房子两方才能相处愉快,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荷兰人也是这么做的。在建材市场,荷兰人往往喜欢购买原材料,自己画设计图,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装饰品和家具。笔者认识一位荷兰大学生,他爸爸是荷兰知名企业的高管,家里经济条件好,但他家里几乎所有家具——客厅的沙发、花园的长椅、秋千、卧室里的床架、衣橱全是爸爸自己设计并手工制作的,他妈妈又亲手设计了各种配套使用的布艺。他说,自己制作的家具与装饰会让家充满温度,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会更加惬意。

鉴于荷兰人对房子装饰的重视,他们特别希望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作品,所以行人从窗子里往里望,就是欣赏主人家居装饰作品的时刻,房子主人不但不会生气,还会感激你欣赏和喜欢他的杰作。还有人把自己家的窗户精心打扮,尤其是临街的房子,然后大方的把房子展现给路人。

阳光不容得浪费

荷兰拥有温和的海洋气候,夏季潮湿,冬季凉爽。荷兰的每个季节都会受到来自北极的低气压带的影响,因此一年之中经常下雨,冬季经常结冰下雾。生活在这样的气候里,阳光的宝贵程度可想而知,对荷兰人来讲,阳光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浪费,荷兰人也不会放弃任何晒到太阳的机会,窗帘会阻隔他们和阳光亲密接触的机会,他们当然不愿意拉上窗帘了。前几天,看到荷兰电视台记者采访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问他感觉当下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老人的回答是这样的:“新冠疫情很严重,我们也不能去楼下的花园晒太阳了,当下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坐在阳光照射进来的窗口。”还有一种说法称,荷兰人不拉窗帘是因为他们喜欢从屋里向外看,观察室外的一切,看那些夜晚的灯光、街道的喧嚣和路上的行人。

荷兰人不爱拉窗帘展示了他们率真的生活态度,调查显示,在不爱拉窗帘的荷兰,邻里间相处得也更友好。可能是因为没有了窗帘的阻隔,不仅温暖的阳关会照进来,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也会照进来。难怪一位荷兰老奶奶说,她喜欢看窗外的人并跟他们互动,这也是与外界联系的一种方式,是家的延伸。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莫斯科:所有出租车需担负追踪无人机的任务!

莫斯科:所有出租车需担负追踪无人机的任务!

孟小琦和爷爷
2023-06-03 16:42:36
毁三观!上海42岁富婆200万包养28岁小伙,小伙求婚被拒怒捅富婆

毁三观!上海42岁富婆200万包养28岁小伙,小伙求婚被拒怒捅富婆

历史求知所
2023-06-01 14:22:34
“20元一次,排队交易”,大妈小树林提供特殊服务:欲望泛滥到底有多可怕?

“20元一次,排队交易”,大妈小树林提供特殊服务:欲望泛滥到底有多可怕?

老板手记
2023-06-03 18:34:21
科学家用数字头骨复原图坦卡蒙容貌:更像年轻学生

科学家用数字头骨复原图坦卡蒙容貌:更像年轻学生

参考消息
2023-06-01 15:33:37
武汉撞死学生事件持续发酵,肇事司机应定什么罪?故意杀人罪吗?

武汉撞死学生事件持续发酵,肇事司机应定什么罪?故意杀人罪吗?

金宝每日说法
2023-05-26 12:34:32
2024年起,做好“潮水退却”后准备?懂行:明年房子或将超出想象

2024年起,做好“潮水退却”后准备?懂行:明年房子或将超出想象

专业聊房君
2023-06-01 18:23:30
神秘来袭!iPhone 15发布时间揭晓,售价会让你吃惊!

神秘来袭!iPhone 15发布时间揭晓,售价会让你吃惊!

老李数码
2023-06-03 10:03:28
“印度本世纪最严重火车事故”致千人死伤,3D动画还原现场→

“印度本世纪最严重火车事故”致千人死伤,3D动画还原现场→

新京报
2023-06-03 14:27:07
孩子将鸡尾酒当饮料喝酒醉,店员反映多次家长不管事后索赔3000元

孩子将鸡尾酒当饮料喝酒醉,店员反映多次家长不管事后索赔3000元

神州亿哥
2023-06-03 13:25:25
黑龙江男子只因太帅,奸杀几十名女性,操控精神肉体,做人肉火锅

黑龙江男子只因太帅,奸杀几十名女性,操控精神肉体,做人肉火锅

午夜故事会
2023-05-24 13:35:09
沙溢婚变风波升级,胡可吐露心声,别把另一半当自己人要有距离感

沙溢婚变风波升级,胡可吐露心声,别把另一半当自己人要有距离感

离殇爱娱
2023-06-01 15:08:00
赵丽颖带儿子出游,为儿子6年不换手机,4岁想想坐婴儿车引争议

赵丽颖带儿子出游,为儿子6年不换手机,4岁想想坐婴儿车引争议

林大师娱
2023-06-03 16:27:02
我国一孩率从0.7跌至0.5,值得深思

我国一孩率从0.7跌至0.5,值得深思

举杯敬过往敬人生
2023-06-03 15:14:36
河北一处级干部被查,不到一个月“空降”局长,晋升速度超乎寻常

河北一处级干部被查,不到一个月“空降”局长,晋升速度超乎寻常

豪哥教育笔记
2023-06-03 18:08:52
CBA消息:王芳或转正厅级;曝郭艾伦被除名;孙铭徽抹黑广东球迷

CBA消息:王芳或转正厅级;曝郭艾伦被除名;孙铭徽抹黑广东球迷

聚星体育
2023-06-02 22:45:30
高温下特斯拉车主现状:草帽、报纸、雨伞全用上

高温下特斯拉车主现状:草帽、报纸、雨伞全用上

车圈儿小见解
2023-06-02 03:01:27
赵立坚,好久不见!

赵立坚,好久不见!

新民周刊
2023-06-02 13:53:26
震惊羽坛!27岁羽毛球名将宣布退役,3天前还在参赛球迷直呼可惜

震惊羽坛!27岁羽毛球名将宣布退役,3天前还在参赛球迷直呼可惜

知了娱乐
2023-06-03 01:49:01
奉陪到底!不到24小时,中方发出最后通牒:4天内必须离华

奉陪到底!不到24小时,中方发出最后通牒:4天内必须离华

小乐讲故事
2023-05-21 07:42:22
19年,毛新宇和孔东梅的合影,注意看他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19年,毛新宇和孔东梅的合影,注意看他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老覃讲历史
2023-06-03 12:57:42
2023-06-03 22:38:44

头条要闻

美军称美军舰过航台海 还炒作中国防长拒与美防长会晤

头条要闻

美军称美军舰过航台海 还炒作中国防长拒与美防长会晤

体育要闻

又一励志升班马!业余球队9年杀进英超

娱乐要闻

葛斯齐曝汪小菲失联近状:生病很严重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马化腾说要“收紧队形”,到底啥意思?

汽车要闻

售14.98-18.98万元 新款奕泽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健康
数码
公开课

亲子要闻

跳给爸爸看的?六一演出“辣妈团”火了,穿旗袍跳热舞惊艳众人

本地新闻

“颜色釉女王”邓希平:让历史的技艺重现光芒

做到8件事,血管老化慢一些

数码要闻

开启XR的“iPhone时代”?苹果MR设备最全前瞻来了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