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旅游 > 正文

在欧洲,省钱是一种美德

0
分享至

【环球时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牛瑞飞】印象中的欧洲精英人群似乎是穿着名牌服装,手提奢侈品牌的包包,在米其林餐厅里吃着牛排鹅肝、优雅的女士手端着拉菲……直到来到欧洲工作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各阶层人士打交道,欧洲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才展现在我的面前。可以说,真实的欧洲人消费观完全颠覆了我脑海中的印象。在这里,无论穷人富人,省钱都是一种美德。

欧洲的一家二手服装店。

夏季打折季是重要时刻

刚从国内来到欧洲时很不习惯。二月的布鲁塞尔天天下雨,而且还伴随着大风,路人皆穿着防雨的冲锋衣,于是我也跑去商店准备买一件,一看价格,200欧起步,再乘上8的汇率,我真有点崩溃。当地朋友告诉我,欧洲人一般很少在正价的时候购物,大家喜欢等到打折季再出手,特别是在夏天的那次打折,折扣相当大,很多欧洲人会利用这个机会把来年需要的东西都买上。我也看过媒体的报道,说是夏天打折季是唯一一个允许商家亏本销售的时期。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比利时的夏季折扣季比往年来得晚一些,8月1日正式开始,为期一个月。打折季第一天正好是个周六,我早早赶了过去。商店到处挂满了七折、五折、三折的牌子,让人不觉热血沸腾。最终,我以三折的价格买到了两件欧洲知名户外品牌的衣服,感觉赚到了。在我离开时,店里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试衣间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开始后悔自己买少了,但因为比利时政府要求购物限时30分钟,实在没时间再多挑上几件了。购完物,我和在门口抽烟休息的售货员小姐姐聊了几句,她告诉我,每年夏季打折季的一个月销售额能占到全年的40%以上,今年由于疫情,商店在三四五月都停业了,所以今年夏季打折季折扣更大,商家把全年的销售期待都给了它。

之后,我又去了一家鞋店,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孩子买了25到28码每种尺码两双鞋,她提了一个大袋子,还拉了一辆买菜小车,看到我惊讶的眼神,她说,孩子长得快,这些衣服鞋子平时不打折太贵了,趁着有折扣囤上一年的,可以省不少钱。“每年夏天的折扣季是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我总会把度假时间与折扣季错开,特别是折扣季刚开始的几天,因为之后尺码和样式都不全了。”

二手衣服按斤卖

记得有次逛街,我发现了一家生意特别好的服装店,这里衣服都很好看,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只是有一点比较奇怪,就是所有样式的衣服只有一件。问了以后才知道,这是一家二手服装店,品质较好的名牌衣服只要10到30欧元,而普通的衣服称重售卖,15至30欧元一公斤。而且消费的人群都是年轻的姑娘小伙儿。之后,我和房东女儿,一位不到30岁的姑娘聊起了这个话题,她是一名律师,收入很不错,她告诉我,她也常买二手衣服,因为在她眼中,二手衣服环保又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在欧洲人的生活中,二手物品一点也没有受到歧视,反而成为一种环保和节约的代名词。而且二手物品的法语直译就是“包含机会的产品”,就是购买二手产品你就抓住了省钱的机会。欧洲的家长很少购买新的儿童手推车,二手、三手甚至四手推车都很正常;二手书书店比新书书店生意更好;几千欧元的二手汽车也比新车卖得快;逛逛销售二手物品的跳蚤市场更是欧洲人最爱的休闲方式。

5月时,我去超市购物,因为疫情,超市限流,很多顾客都在门口排队。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六七十岁的比利时老人和我聊起天来。她告诉我:“你应该利用排队这段时间下载一个这家超市的手机应用,再填好资料成为会员。”她把自己的手机应用打开展示给我:“你看,注册了会员会有很多优惠,比如这种意大利面,价格是1.5欧元,但会员如果购买3袋以上,就可以有30%的折扣。成为会员后,每两周超市都会把最新的广告折页寄给你,你可以根据打折情况有计划的购物,能省不少钱。”我这才想起每次购物交钱时,总会发现前面排队的顾客手里攥着好几张彩色的纸,原来这是他们从报纸或网上剪下或是打印的折扣券。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这种折扣券,而且全国通用,使用非常方便。

节俭生活有传统

欧洲一直有一种理念,即对生活做减法。节能有机的生活理念也是欧洲居民的共有追求。早在15世纪时期,勤劳、节俭的思潮就在欧洲扎根了。19世纪早期,德国就开始在学校内进行大规模的节俭美德教育。像法国、荷兰、瑞士,祖辈就是农业起家的,这些人从贫困走向富裕,逐渐培养了后辈务实劳作、居安思危的美德。

法国有句谚语“节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买能充分利用、物有所值的东西。”欧洲人一向有节俭的传统,在他们眼中,浪费是没有教养的显著表现。比如,吃饭时,欧洲人光盘以后,还常常用面包蘸着盘子里的汤汁吃掉,如果在外就餐剩下不少饭菜,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即使在欧洲的皇室,节俭也是一项传统,比如比利时国王家的几个孩子,衣服都是大孩子穿小了,小孩子接着穿,记者经常会拍到时隔几年后,一件衣服又穿在了另外一位小王子、小公主身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打垮俄国就进攻中国?乌克兰纳粹说出心里话,给国内乌粉当头一棒

打垮俄国就进攻中国?乌克兰纳粹说出心里话,给国内乌粉当头一棒

战争史
2023-03-19 12:39:38
普京突访马里乌波尔:没有护送车队、全程亲自驾车,距前线仅150公里

普京突访马里乌波尔:没有护送车队、全程亲自驾车,距前线仅150公里

红星新闻
2023-03-20 16:13:29
香港朋友说,香港也卷起来了,银行不再开半天,为啥呢?

香港朋友说,香港也卷起来了,银行不再开半天,为啥呢?

慧翔百科
2023-03-20 22:26:06
8万跌回6万,阿里字节搬家对房价影响有多大?

8万跌回6万,阿里字节搬家对房价影响有多大?

金羊网
2023-03-20 18:07:09
又有反转,吕总已婚,张津瑜携孩逼宫?视频或为吕总妻子所为

又有反转,吕总已婚,张津瑜携孩逼宫?视频或为吕总妻子所为

梗中娱乐
2023-03-20 08:00:30
首次!重要背景下,中央纪委发文要对这一领域全覆盖

首次!重要背景下,中央纪委发文要对这一领域全覆盖

政知新媒体
2023-03-20 21:03:05
突然宣布怀孕!娱乐圈又多了一个孩子,全网震惊:我们都错看她了

突然宣布怀孕!娱乐圈又多了一个孩子,全网震惊:我们都错看她了

公蓝一天
2023-03-20 19:13:38
东航132人遇难坠机事故调查进展公布:坠机事故极为罕见

东航132人遇难坠机事故调查进展公布:坠机事故极为罕见

萝妹看社会
2023-03-21 01:17:46
曝张隆长文发声力挺李梦:法律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事情会明明白白

曝张隆长文发声力挺李梦:法律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事情会明明白白

尘语者
2023-03-20 16:44:29
《狂飙》中出现一堆AD钙奶镜头,娃哈哈董事长回应:没广告植入但我有意见…

《狂飙》中出现一堆AD钙奶镜头,娃哈哈董事长回应:没广告植入但我有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0 00:46:11
银行经理“良心劝告”:存款高于20万,就不要再傻傻地存定期了

银行经理“良心劝告”:存款高于20万,就不要再傻傻地存定期了

老金史说
2023-03-20 23:15:20
董明珠管人秘诀: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管人的核心就是这4条

董明珠管人秘诀: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管人的核心就是这4条

第一桶金学派
2023-03-18 17:13:58
9个月“烧”光1105亿元,华为正式官宣,人民日报说的没错

9个月“烧”光1105亿元,华为正式官宣,人民日报说的没错

娱乐圈小妖怪
2023-03-20 09:37:10
心疼!曝李晓峰怀孕2个月,刘恺威刘丹围着她转,没人关心小糯米?

心疼!曝李晓峰怀孕2个月,刘恺威刘丹围着她转,没人关心小糯米?

竹筒小时计
2023-03-20 14:32:10
女子交往黑人男友5年,分手后再相亲被群嘲:5年啊,多半废了

女子交往黑人男友5年,分手后再相亲被群嘲:5年啊,多半废了

仙仙先生
2023-03-20 21:33:08
美国入侵伊拉克20周年当天,华春莹发推批美国“沉迷战争和破坏”

美国入侵伊拉克20周年当天,华春莹发推批美国“沉迷战争和破坏”

环球网资讯
2023-03-20 11:41:18
再见了,欧文!太阳5换1组豪华四巨头争冠,东契奇迎完美搭档

再见了,欧文!太阳5换1组豪华四巨头争冠,东契奇迎完美搭档

篮球老鬼
2023-03-20 12:03:07
多吃鱼让你长寿又聪明?这3种鱼早该被拉黑,劝你不要多吃!

多吃鱼让你长寿又聪明?这3种鱼早该被拉黑,劝你不要多吃!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3-20 19:49:16
男子肺部洗出数瓶牛奶状液体 医生: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三

男子肺部洗出数瓶牛奶状液体 医生: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三

半岛官网
2023-03-20 14:37:16
确定了!韩国明年最低时薪将上升至9620韩元

确定了!韩国明年最低时薪将上升至9620韩元

爱国人士观世界
2023-03-20 18:44:37
2023-03-21 06:58:44

头条要闻

警方通报女子杀夫藏尸:已被刑拘 自称因家庭矛盾行凶

头条要闻

警方通报女子杀夫藏尸:已被刑拘 自称因家庭矛盾行凶

体育要闻

独行侠官方:欧文与小哈达威均可出战今日与灰熊比赛

娱乐要闻

恭喜!"我的女孩"李多海官宣5月办婚礼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东航事故为何非常复杂极为罕见?专家解读

汽车要闻

首搭全新1.5T发动机 一汽-大众T-ROC探歌亮相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教育
家居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奢侈品狂热风吹进韩国幼儿园,专家担心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艺术要闻

一周艺术人物|王锡良辞世,耿建翌“他是谁”展出

教育要闻

速看!在安徽免学费还带编的公费师范生都招些什么专业

家居要闻

大理石墙面搭配深色家具,高级感十足

公开课

得尿毒症的人增多?医生:5个习惯别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